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局。为贯彻落实《云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了解我县耕地质量情况,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XX县农业局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组织人员深入全县10个乡镇实地开展了调研。 一、耕地数量变化及质量分布状况 1.耕地数量变化及耕地后备资源情况 1.1现有耕地数量变化

据统计,全县XX年有耕地面积27551公顷;而到XX年,耕地面积减少至2619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是1.062亩。10年内耕地总数减少了136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了136公顷。而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用地速度的加快,耕地数量还会进一步减少。目前,全县中、低产田面积为15.49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40.2万亩的38.5%,占上报耕地面积39.29万亩的39.4%。近年来,农业系统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工作,对促进我县地力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耕地管理法制不健全,耕地使用者和耕地占用者对耕地质量不重视,我县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1.2耕地后备资源情况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县耕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资源日趋紧张,原有的耕地后备资源已开发殆尽。迄今为止,XX县已经没有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了。 2.耕地质量分布

2.1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应性

X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连作是我县玉米、水稻栽培中的普遍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我县耕地面积较少引起的。可以说,主要粮食作物连作已成为暂时不可逆转的事实。连作已经给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连作为病原菌提供了有利的生活和繁殖条件,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实践证明,只有合理轮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连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合理轮作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消除土壤中有毒物质,并可防治和减少病虫害,有效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是一项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不断增产的有效措施,对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生物生产力

据相关数据推算,XX年耕地面积比上年净减少794公顷,粮食单产减少1公斤,XX年耕地面积比上年净减少115公顷,粮食单产减少1公斤,;XX年耕地净增加1490公顷,平均

粮食单产却只增加了14.855公斤。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县耕地生产率即耕地利用效益在下降。 2.3耕地利用后的经济效益

据表三数据推算,全县XX年单位面积土地产值445.23元;到XX年,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增加至745.7元。10年内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增加了300.47元,平均每年增加了30.05元,预计以后每年单位面积土地产值还会稳定增长。 2.4耕地环境 2.4.1农业面源污染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会造成农田“白色污染”。据统计,XX年我县化肥使用量4138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77吨、农药使用量79吨,而到XX年化肥使用量增加至6381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增加至1000吨、农药使用量增加至230吨。随着化肥、农膜、农药的普遍施用,农业面源污染还将进一步加剧。 2.4.2工业“三废”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业也在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工业三废排放,对土壤造成了的污染。减少工业

三废排放,建立循环生产模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刻不容缓。 2.5耕地质量

2.5.1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我县土壤类型分为5个土纲、7个土类、12个亚类、25个土属、60个土种,以黄壤、紫色土、水稻土为主。因土壤类型和施肥水平不同,各乡镇耕地养分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耕地主要养分含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一是耕层有机质含量呈略升趋势。据我县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测试,目前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21%,与第二次土壤普查2.69%比增加0.52个百分点。二是耕层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所增加。通过近几年对耕地土壤速效养分化验分析,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化验数据相比较,耕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略有增加。XX县耕层土壤速效氮平均值为172.5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增加75.08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19.03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增加9.8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69.75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增加39.77mg/kg。三是锌硼等微量元素含量不足,难以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2.5.2土层厚度的变化

犁底层增厚:由于实行联产承包,土地分散经营,大马力的大、中型农机具锐减,耕翻整地深度不够。目前耕层土

壤厚度不足20cm,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减少了5cm以上,犁底层厚度增加了5-8cm。

耕作层板结: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大且多年连作,使米豆、米薯、米杂等良好的轮作制度不复存在,难以做到用地养地结合。加之农家肥使用量急剧下降,农民大量使用除草剂,造成土壤孔隙度变小,团粒结构变少,蓄水保肥能力差,土壤容重偏高。

2.5.3配套设施建设

据相关数据推算,农业水利化水平逐年增加,旱涝保收指数从XX年的0.173增加至XX年的0.226;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大,干旱、低温、洪灾等自然灾害逐年频繁,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逐年增加,灾害指数从XX年的0.256增加至XX年的0.819;抗逆指数从XX年的0.306增加至XX年的0.751,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年增强。 2.6十年耕地地力划分

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我县耕作土壤分为一、二、三、四四等十二级。从表六可以看出,我县一等地XX年是5988.2公顷,近几年通过生态工程、以工代赈、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的实施,到XX年,一等地增加至15295.5公顷,平均每年增加930.7公顷;二等地XX年是7512.4公顷,通过实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等,到XX年,二等地减少至4347.7公顷,平均每年减少316.5

我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我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局。为贯彻落实《云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了解我县耕地质量情况,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XX县农业局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组织人员深入全县10个乡镇实地开展了调研。一、耕地数量变化及质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owjv8ybzy0cqsi0v0jd0weks4q8c700ns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