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7S管理主要内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S管理主要内容

7S的定义及目的

“7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7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7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 、 安全(SAFETY) 、节约 (SAVE),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为“7S”。 1S——整理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对“不要”的东西进行处理。 目的:腾出空间,提高生产效率。

区分物品的“要”与“不要”现场不放无用的东西。 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须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须品。

区分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少用的、哪些是用不着的东西, 然后将无用的东西清除出现场, 只留下有用的和必要的东西

为确保7S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促使各阶段能按要求整理到位,特制定本标准,要求各部门严格按标准进行判定、处理和放置。 明确区分 “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2.1所谓必需品是指经常使用的物品,如果没有它,就必须购入替代品,否则影响正常工作的物品。

2.2非必需品则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周期较长的物品,例如1个月、3个月甚至半年才使用一次的物品;另一种是对目前的生产或工作无任何作用,或者需要报废的物品,例如已无用的样品、图纸、零配件、报废设备、各种垃圾等。

2.3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区分与处理方法如下表:

3.所要物品的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

“要”与“不要”是完成正确区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下一步工作,除去“非必需品”中不能用及未定不需要用的物品为不要物品以外,其它均为要的物品。对于要的物品要根据使用频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必需品”应在工作台上或附近,必须进行定置和定量管理,并划出明确放置区域。“非必需品”应放置在文件夹、工具柜内或仓库内并进行定置管理。 (一)要

1、正常的设备、机器、照明或电气装置;

2、附属设备(操作台); 3、治疗车、推车; 4、正常使用中的工具;

5、 正常使用的工作桌、工作椅; 6、尚有使用价值的消耗用品;

7、使用中的垃圾桶、垃圾袋、清洁用品; 8、办公用品、文具; 9、消防设施、安全标识;

10、使用中工具柜、个人工具柜和更衣柜; 11、饮水机、电视机、茶具等; 12、垫板、塑胶框、防尘用品 13、 使用中的垃圾桶、垃圾袋 14、使用中的样品 15、办公用品、文具 16、使用中的清洁用品 17、美化用的海报、看板 18、推行中的活动海报、看板 19、有用的书稿、杂志、报表 20、其他(私人用品) (二)不要

1、废纸、灰尘、杂物、烟蒂 2、油污

(完整版)7S管理主要内容

7S管理主要内容7S的定义及目的“7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7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7S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oqv52elg758u602x74s2b61z97l7x017l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