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污染。为了减轻奶牛粪污及其气味的污染,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在饲料或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应用环保安、丝兰属植物提取液、酶制剂、沸石、活性碳、冻干酵母培养物、酸化剂等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并具有除臭效果。 3.2 粪污的生物和生态净化方法
奶牛的粪尿中富含氮、磷、钾和有机物,是一种可再利用的重要资源,处理得当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3.2.1制作有机肥
牛的粪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可直接喷酒于田间,入发酵池发酵或高温堆肥法。处理后的粪便呈棕黑色、松软、无特殊臭味,不招蚊蝇。堆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50-70℃)可杀死病源微生物及寄生虫卵,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从而获得优质有机肥料。
3.2.2生产沼气开发新能源
将奶牛的粪污经厌氧发酵处理,不仅可以杀死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消除环境污染,而且产生的沼气可作燃料和发电照明使用,直接为奶牛场创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3尿液和污水的处理
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使得固液分离。赶在大中型奶牛场,污水排放量大,经过沉淀、酸化、水解等一级处理后,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
16
百度文库
水中悬浮物(SS)含量仍较高,尚需进行二级或三级处理,方可达到排放标准。 3.3 粪便的再利用技术
用作培养基料:用牛粪作培养基料,可以养殖蚯蚓、蜗牛、蝇蛆等,还可以培养食用菌(蘑菇),真正体现了“变废为宝”的价值。
3.4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场
生态畜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通过建立生态工程模式,使的奶牛饲养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有效地解决粪便、污水的污染问题,同时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该生态工程模式为:奶牛粪便通过机械刮粪装置输入发酵罐制取沼气,为全场提供能源,经发酵后的粪渣和料液用做培养基,大量培养。光合细菌经过加工制成蛋白质饲料,余下的粪渣作饲料基地的肥料;余下的料液流入无土栽培室,种植蔬菜和其他作物;经无土栽培使用后的料液送入池塘养鸭、鱼和水生植物。这样不仅净化环境,而且从水生植物中制取维生素添加剂。 3.5 搞好牛场绿化
绿化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改善牛场小气候,同时也能起到隔离作用。在盛夏,绿化可为奶牛场起到遮阴和降温的作用。树干、树叶还能阻碍风沙的侵袭,对空气中携带的病
17
百度文库
原微生物具有过滤作用,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播。另外,树木与植被对噪声具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可减弱噪声的污染,并具有很好的防风隔离作用,可以防止火灾的曼延。因此,绿化设计是整个牛场设计的一部分,对绿化应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以免牛场建成后不能满足需求时再进行绿化。绿化牛场常用的乔木品种有大青杨、洋槐、垂柳等。灌木可选用紫穗槐、刺枚、丁香等。空闲地带还可种一些草坪和牧草,如紫羊茅、三叶草、苜蓿等。
18
百度文库
第四章 市场供求分析与预测
4.1能源市场分析预测
沼气是一种优质能源,主要成份是CH4,含量约60%。目前,我国的电力资源明显表现出不足,尤其是受季节的影响较大。而夏季正是沼气的高产季节,如果利用沼气发电,可在一定程度缓解电力不足的危机。沼气发电技术日趋成熟,沼气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沼气发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项目日产沼气700m3,全年生产的沼气约为25.55万m3,其中一部分提供生活生产用能7.3万m3,一部分用于沼气发电(约18.25万m3),日发电750千瓦时,年产沼气发电27.375万千瓦时;主要用于供给牛场消毒、挤奶设备和动力使用。
以往养牛场以及牧草种植基地和牧场园区的生活生产电力要靠市政电网供电,项目实施后,通过沼气发电产生的电力则全部可以自用,不存在市场问题和并网的问题。沼气则用于园区内锅炉供热、炊事用能等,节省煤炭等商品常规能源,改善现有工作环境和生活设施水平。 4.2沼渣、沼液市场分析预测 4.2.1 沼肥的特性
畜禽粪便和污水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后,转化成沼渣和沼液。沼肥是沼液和沼渣的统称,由于有机物质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除了碳、氢、氧等元素逐步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外,
19
百度文库
其余各种养分基本都保留在发酵后的残余物中。其中一部分水溶性物质残留在沼液中;另一部分不溶解或难分解的有、无机固形物则残留在沼渣中,沼渣吸附了大量的可溶性的有效养分。因此,沼肥含有丰富的养分,特别含有多种水溶性养分,是一种速效性的优质肥料。沼渣中的重要养分有有机质、腐殖酸、全氮、全磷和全钾。有机质含量在30%~50%,腐殖酸含量达到10%~20%;全氮在0.8%~2.0%,全磷(五氧化二磷)在0.4%~1.2%,全钾(氧化钾)在0.6%~2.0%之间。除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外,沼肥还含有钙、铁、铜、锌、锰、钼等微量元素和对动、植物生长有调控作用、对某些病虫害有杀灭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生长素、赤霉素、纤维素酸、单糖、腐殖酸和某些抗菌素类。它们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了农作物从种子发芽、植株长大、开花到结果整个过程。
科学利用沼肥,不仅能改良土壤,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良好微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增强其抗冻、抗旱能力,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每亩施用1000kg(湿重)沼渣,相当于土壤补充了氮素3~4kg、磷1.25~2.5kg和钾2.0~4.0kg。也就相当于施用尿素6.5~8.7kg过磷酸钙10~20kg和氯化钾3.3~6.7kg。不仅达到了无毒无害化,而且增加了营养成分,提高了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 保水保肥能力增加。沼肥已逐步得到众多种植者的认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