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北京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

一、基础·运用(12分)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017年9月15日《千里江山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大批观众慕名前往参观,反响强烈。下面是《千里江山图》的解说词。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千里江山图》,北宋年间,宋徽宗宫廷画师王希孟所作,全卷展开长达11.91米,是一幅国宝级别的青绿山水画。

①一幅近12米长的画卷,从纸墨到颜料,均是顶级,细细拆分品鉴,方能看出其中的无穷匠心。②而隐藏在这幅画卷后的,更是一个朝代的兴盛与心酸。

《千里江山图》是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完成的。画家咫尺,囊括大宋千里江山,画幅

绵延不绝,江山万事流传。而寄托画卷之上的[ 甲 ]世愿望,却在十几年之后破灭。

③宋徽宗书画双绝,自创“瘦金体”,亲自教导王希孟作画,可才华横溢的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者耳”!④徽宗在位期间,奸臣当道、吏治腐败、起义不断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军一路攻破北宋都城汴京。

靖康之难让宋徽宗沦为阶下囚,北宋也就此迎来灭亡的命运。前往临安的南宋朝廷[ 乙 ]千里江山,遽然失却:与之相对“残山剩水”成了南宋山水画的代表风格,“一角”与“半边”的小景取代宏大景观,成为新的审美情趣。

(1)给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做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教导 (jiāo) “世”的第二笔是竖 B、教导 (jiào) “世”的第二笔是竖折 C、教导 (jiào) “义”的第一笔是点 D、教导 (jiāo) “义”的第一笔是撇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甲]盛 [乙]偏安一隅 B、[甲]胜 [乙]失之东隅 C、[甲]盛 [乙]失之东隅 D、[甲]胜 [乙]偏安一隅

(3)从上下文看,①②句中有一个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③④居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句子修改: 标点符号修改: 2、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欣赏宋徽宗的代表作《秾芳诗》(局部),下面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品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挺,至瘦而不失其肉。

B、这幅作品清峻明朗,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 C、作品行笔俊逸流畅,似金蛇狂舞,又如虎踞龙盘,不可端倪。 D、这幅作品书风独具,瘦硬中寓腴滋之致,其银钩铁画,豪气跃然。

3、清明上河园是依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大型历史文化公园。作为宋代文化艺术的集中展示地,清明上河园内也有不少楹联。步移景换,楹联也次第出现,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起着画龙点睛、烘云托月的作用。 请为以下店铺选择恰当的楹联:(2分)

试卷第1页,总8页

黄记包子 虹桥染坊 大宋官窑 汴绣苑 A、素以为绚,青出于蓝 B、云霞分五色,锦绣累千丝

C、虽无伊尹调鼎手,却有孟常饱客心 D、青琼紫玉鳝红奇,丽质纹衣麟秞俏

4、2018年伊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央视开播,口碑爆棚。文物解说词也因精炼诗意,广受好评。对下面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1)鹰顶金冠饰: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

(2)太阳神鸟金箔: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是时光的一晃。在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和此刻的世界,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3)红山玉龙: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A、(1)反复 (2)拟人 (3)比喻 B、(1)排比 (2)比喻 (3)拟人

C、(1)对偶 (2)拟人(3)比喻 D、(1)排比 (2)拟人 (3)对偶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默写。(共4分)

5(1)不应有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3) 《木兰诗》中描写花木兰长途奔向战场,急切投入战斗的语句是: , 。

(4) 春光易逝,往往引发伤春之情,北宋词人晏殊就在《浣溪沙》一词中留下了名句“ , ”。

(二)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6-8题。(共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青年时期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诗歌。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既写沿途见闻和观感,最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 之情。(1分)

7、请你从本诗颔联、颈联中任选一联、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呈现的画面。(3分)

8、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描写黄河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① ”和“ ② ”。(要写出含“河”的诗句)(2分)

试卷第2页,总8页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共10分)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耀 一作:隐曜;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则有去国怀乡 ( ) (2)至若春和景明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11.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 ”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4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施恩近前抱住A便拜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众囚徒一齐都拜道:“真神人也!” 诗曰:

神力惊人心胆寒,皆因义勇气弥漫。 掀天揭地英雄手,拔石应宜似弄丸。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的《水浒传》,写的A是 (人名)。根据《水浒传》中与此人物相关的情节,可以看出这个人具有 的性格特征。

13、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请结合《西游记》或《水浒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试卷第3页,总8页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共7分)

材料一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它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将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伴奏,乐器演奏与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犯、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锁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

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笛(也称骨哨),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60余件骨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迹址墓葬中出土了20多支骨笛,经过碳14测定,它们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两支“篪”,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它们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篪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约为90度的夹角。东晋郭璞注《尔雅》:“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关于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

据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团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王昌龄《江上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①,还是在②,或是在③,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

宋元两代,竹笛得以广泛普及。到了明清,竹笛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

(取材于徐凯《中国竹笛发展的主要特

试卷第4页,总8页

征》)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作为“礼乐”制度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

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乐器首先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制造庄重宏大的气氛。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缶之类自娱。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

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平礼”“求和”的追求。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按秩序排列。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篪、小鼓。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和”文化,从凝固的器形设计到灵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在先秦的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和谙美。

(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

14、阅读【材料一】:说明你对“中国民族乐器”有了哪些了解。(2分)

15.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清冷的江水边 ②名楼揽胜处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B.①名楼揽胜处 ②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③清冷的江水边 C.①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名楼揽胜处

D.①名楼揽胜处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16.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中国乐器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联系。(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共9分)

鲁院里的柿子树

①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

试卷第5页,总8页

北京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12分)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017年9月15日《千里江山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大批观众慕名前往参观,反响强烈。下面是《千里江山图》的解说词。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okoy2hyxu3h0qq02ukg7f1wl0k4bu0151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