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
6.24 16:10-18:10 教102
题型:选择5*2’=10’ 名解5*4’=20’ 简答3*10’=30’ 论述2*20’=40’
第一章 当代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1、世界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匹兹堡KDKA电台。
(美第一家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正式广播。 2、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 : 英国。 3、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简答/论述) (1)优势:
对象广泛——不受到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不受发行渠道和其他自然与社会 条件的影响,渗透性强。只要是无线电波可以覆盖的范围内,没有人为的强 大干扰,都可收听收看。
时效性强——是其他媒介不具备的,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直接被受众接 受,更重要的是现场实况直播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 众收听收看的共时同步。
丰富直观——综合了文学电影音乐等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段,传播内容也是丰 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视听传播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接受随意——电视创造了以客厅和家庭成员为主要依托的新的文化消费方 式,家庭接收有随意性、连续性和近距离观赏的特点。 (2)弱点:
顺序接受——广播电视节目视按时间线形展开,必须按照节目播出的时间顺 序收听收看。
转瞬即逝——除非使用录像录音设备,否则无线电信号是转瞬即逝、过耳不 留的。
4、广播电视机构的不同管理机制和各自特点。(简答/论述) (1)国家拥有和经营型
特点:所有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为国家所拥有。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非盈利性质事业单位,其运作的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不播放商业广告,也基本
不进行节目买卖。如前苏联的中央电视台和全苏广播电台、美国之音(VOA)、80年代以前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2)公共机构经营型
特点: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运作费用来源:收取受众的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执照费(又称视听费),各种民间、私人和企业捐助,以及部分国家财政拨款。一些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不播放商业广告,有一些允许少量的商业广告或赞助商的企业形象,但赞助不得影响节目内容。如日本NHK、英国BBC、美国PBS。
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广播电视行业发生巨大变化,根本冲击是市场化和 商业化。欧洲政府对其做出调整和改变:1、自由化,通过国家干涉,进入新的私有竞争者,打破公共广播电视的一统天下,形成新的竞争格局。2、商业化,国家减少对广播电视业的公共投入,使其财政收入中的国家拨款和视听费比重下降,广告和其他商业性收入比重增加。3、非规则化,国家放宽对其产业结构和节目内容方面为确保公众利益而曾经做出的限制。
于是,商业广播电视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例子:英国BBC。 (3)私有商营形
特点:有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赢利是其重要目的。财政收入来源:商 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例子:美国是最典型的私有商营形广播电视管理系统,大多数广播电视公 司都是由财团拥有和运作,联邦通讯委员会FCC通过一定条款对其产业结构、节目播出内容等进行管理。
5、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传递信息、监测环境、使社会文化代代相传。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新发展及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板块化、窄播化意识 1、新闻直播:指不经过预先录像或录音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 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2、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 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
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 目结构形式。
3、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特点。
(!)时效性强。信息采集、处理约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使信息从其发送到接收
的过程,可以同步完成。 (2)传播覆盖面广。
(3)受众层次分布丰富、面广。 (4)传播接收方便。 (5)传播的“搭车”效果好。 (6)传播的容量大。
4、我国广播电视基本属性: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舆论宣传工具。 5、确定节目编排方式的基本原则:
(1)提高黄金时段的收听(收视)率与开发非黄金时段收听收视率相结合原则。 (2)满足普遍受众需求与满足特别受众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3)节目播出分和结合、适度重播的原则。
6、节目定位:是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 制作风格等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作的事先规划。
7、黄金时间: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中一些特定时段受到较多受众的欢迎,在该时 段播出的节目一般能获得较高的收听(收视)率保证,同时也因此得到较高的广告收益。
第三章 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
★1、广电新闻社会影响力的三个体现。
(1)信息传递。广播电视成为现代人们获知新闻的重要渠道。
(2)舆论导向。我国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党的舆论宣传工作。 (3)文化交流。
2、传媒技术的革新的特点。(了解)
信息处理手段数字化,传送方式高速化,覆盖范围全球化,传播形式多媒体化。 3、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的、动态的报道而言的,是以“深”见长的报道, 是 要求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报道。 4、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的特征。
一是深度,在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及评论时体现深度的追求;
二是广度,在采集新闻背景资料,开展新闻采访活动时体现对广度的追求; 三是进度,看待事物,分析事物时充分考虑其进度与过程特征。 5、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记者独立展开的调查。 第二,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这种行为试图掩盖或已经被掩盖。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1、中西方新闻类主持人的差异。 (1)节目主持人特点。
西方:普遍年龄较大,在成名之前,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 他们往往入行时间早,从业时间长,但成名晚。 新闻节目主持人影响力大,拥有较大的权力。 拥有超群的采访报道能力和写作功底。 中国:①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多层次性; 中国主持人发展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②电视节目主持人来源:
科班出身,毕业于播音与主持专门院校和专业的学生。 以记者为主的采编等媒体从业人员转为主持人。 演员、歌手、模特、运动员等文体明星。
向社会上各行各业以及大学生公开招考的主持人。
③目前缺陷:
政策理论水平欠缺; 思想修养、认识水平、审美情趣还不够水平; 文 化根底不厚实; 语言功底不扎实; 驾驭全局的魅力不足。
(2)我国与西方在新闻节目主持人上的差异。
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是一个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都具有一定年限的新闻阅历”,有很高的威望和地位,在社会中的作用很大。
我国虽然出现了记者型主持人,但还是少数。《新闻联播》仍沿用过去的模式,是播音员形象。
总体来看,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仍处于探索阶段,实行的是编辑中心制,并向成熟阶段迈进,还未大范围走上记者—名记者—主持人—名主持人这条路。 2、主持人中心制:即主持人在节目“制作群体”中是中心人物,起主导作用。
对提高节目质量、增强传播效果有重要作用;
3、主持人负责制:即“责、权、利”紧密结合,高度统一。
第五章 电视纪录片
格里尔逊式(英国纪录电影学派 ) 格里尔逊所倡导的纪录电影理念
A,反对逃避现实的边缘化的题材取向,主张纪录片创作选题视点向主流生活的回归;
B,将纪录电影视作讲坛, 发展了以解说词为主的影片样式,并提出强调纪录电影的社会功能。
C,主张组织,再组织,创造性地剪裁现实,较早认识到了纪录片不仅具有新闻性,而且具有艺术性。
第六章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1、我国谈话节目产生直接条件和原因:受众。 2、广播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优点:(1)话题内容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