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用量(kg) 用水量(kg) 砂用量(kg) 碎石(dmax=40mm)用量(kg)
350 170 560 1340 275 195 560 1340 《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技术》试题答案
(第07卷)
单位 姓名 准考证号 成绩 一、填空题
1、干燥砂(或石) 2、0.85 3、5℃±0.5℃ 4、按废品 5、高温季节 6、大于等于2 7、食盐
8、流动性 粘聚性 保水性 9、试配强度和工作性 10、3~5 11、3,25
12、甘油与滑石粉的质量比例为2:1 13、低温抗裂性 高温稳定性 14、蒸馏 15、中
16、碱集料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B 6、D 7、B 8、C 9、C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ABCD 4、BCD 5、AC 6、BC 7、ACD 8、CD 9、BCD 10、ABC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简答题
1、1)计算“初步配合比”:根据原材料资料,按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初步配合比.2)提出“基准配合比”:根据初步配比,采用实际施工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拌和物的工作性,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比.3)确定“试验室配比”,确定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比.4)提出“施工配比”:
根据工地现场材料实际含水率,换算为工地配比.
2、区别:在技术指标中,除路用石油沥青规定的有关指标外,其中延度的温度为15℃,蒸发损失试验改为薄膜烘箱试验.并引入含蜡量和密度两项指标.联系:都以针入度划分标号:并对软化点,溶解度及闪点等作了相应要求.
1.设计要求的砼强度等级;○2.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③强度保证率。 3、○
fcu,o?fcu,k?t?
4、当每一锅出料后,目测认为不合适,则需重新进料,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反复几次,直至合格为止,此时的拌和时间再加上3-5s即为正式生产时的拌和时间,当第一锅出料后,虽目测合格,须适当缩短时间重新试拌,反复几次,直至不合格料出现为止。取不合格料出现前一次合格料的拌和时间再加3-5s即为正式生产时的拌和时间。
5、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是以测定值与平均值比较,不超过平均值的10%,取平均值作为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值;如有且只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10%,剔除后平均,有两个超出结果作废。水泥砼的抗压、抗折强度都是测定值与中间值比较,不超过中间值的15%,取三个测定值的平均值;如有且只有一个测定值超过中间值的15%,就取中间值作为水泥砼的抗压(或抗折)强度值。 六、实例计算题 1、 材料在混合料中级碎石(1)23 碎石(2)41.23 17.18.59 23 18.50 10.15.29 10.10.0.2 0 0 9.0 2.4 0.4 0.1 0.1 21 15 碎石(3)20 配 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95 9.7 4.1 0.2 0.2 0.5 0.2
2、PI=-0.79 甲沥青为溶凝胶结构,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PI=2.66 乙沥青为凝胶结构,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低的感温性,但低温变形能力差.甲的质量优于乙沥青. 七、分析评定题
1、从影响砼强度因素入手:W/C,砂率,外加剂,水泥品种及标号进行分析砼甲的强度>砼乙的强度.
2、工作性:a:由于砼甲W/C<砼乙,而W/C也是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水泥浆的稠度)。b:水泥浆的数量:从单位用水量可看出砼甲为170,砼乙为195,所以,砼乙的水泥浆数量多,稠度稀,因此砼乙的流动性比砼甲要好.3.耐久性:耐久性的控制指标为最大W/C和最小C(这两个指标都未超过但可以从这2个指标来进行评价)。可以这样认为:W/C越大对耐久性不利,C越小,对耐久性不利,砼甲W/C较小,水泥用量较多,砼乙W/C较大,水泥用量较少.所以,砼甲的耐久性比砼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