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北京市地铁10号线贯通,成为京城地铁第二环,其站点周边住宅区、大型商场等不断涌现。地铁已成为北京市民出行的重要方式。据此完成下题。 10. 与乘坐公交车相比,市民选择地铁出行因为地铁 A. 准时且速度较快 C. 受天气影响较大 11. 北京地铁建设导致 A. 地铁沿线住宅价格降低 C. 地铁沿线商业网点增多 12. 资料所述北京市的变化体现出 A. 交通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 B. 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的发展 C. 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D. 商业中心的兴衰只与交通的布局关系密切 【答案】10. A 11. C 1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B. 通达度更高
是D. 灵活性更强 B. 城市形态呈现条带状 D. 城市人口向市中心迁移
与乘坐公交车相比,市民选择地铁出行是因为地铁准时且速度较快,A对。地铁站点少,通达度较差,B错。不受天气影响,C错。沿轨道运行,灵活性差,D错。 【11题详解】
北京地铁建设导致地铁沿线站点住宅价格上涨,A错。不影响城市形态,B错。地铁沿线站点附近商业网点增多 ,C对。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D错。 【12题详解】
资料所述北京市的变化,导致站点附近商业中心出现,体现出交通通达性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C对。交通方式的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A错。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经济的发展,B错。商业中心的兴衰与交通的布局关系密切,但不只是交通因素,D错。 考点:交通方式变化的影响,人们选择地铁交通方式的原因。 读下图“澳大利亚、中国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混合农业 农业
14. 图中②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劳动力投入少 度高
15. 图中②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A. 降水量不足
B. 地形崎岖
C. 多旱涝灾害
D. 土壤贫瘠
B. 小农经营
C. 科技水平高
D. 机械化程
B. 大牧场放牧业
C. 乳畜业
D. 商品谷物
【答案】13. A 14. B 15.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试题以基础题型出现,较为简单。 【13题详解】
图中①地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中的小麦-牧羊带,为混合农业。所以选A。 【14题详解】
图中②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特点是劳动力投入多;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所以选B。 15题详解】
图中②地的气候为季风气候,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该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降水不稳定而导致的旱涝灾害频繁。所以选C。
【点睛】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科技水平低; 机械化程度低。(利用一小一大一高三低来记忆) 二、综合题(40分)
16.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 引起的。 (2)乙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 引起的。 (3)说明人口迁移对甲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4)简述乙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答案】(1)人口迁入。 (2)人口迁出。
(3)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4)农村迁往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解析】
【详解】(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甲市的人口总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高,也就是外来人口迁入引起的。
(2)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乙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人口迁出引起的。 (3)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要全面考虑。有利影响主要包括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是大量人口迁入会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及就业困难等。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其原因主要在经济层面。 【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
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17.读下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每年二、三月,广东省内多地通常会出现浓雾天气,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湿漉漉的,墙壁、地面甚至都会“冒水”。
广东省积极应用电子信息、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聚,形成许多分工明确的专业镇。
“湾区”指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2017国家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该城市群覆盖图中9个城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1)说明图示区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2)概述图示区域河流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3)说明专业镇同一产业的相关企业集聚发展的优势。
(4)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答案】(1)南临南海,位于亚热带季风区;2、3月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此时,来自南海的暖湿气流冷却形成雾;空气中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墙壁和地面凝结成水滴。 (2)有利:提供灌溉水源;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河网纵横,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便利的水运为农业提供交通运输条件。(有利答出4点
即可)不利:汛期洪水泛滥淹没农田;稠密的水系不利于机械化推广。(不利答出1点即可) (3)共用基础设施,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同类企业的集中创造了激烈的竞争环境,利于创新。
(4)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陆地面积大,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劳动力充足;国家政策支持;港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潜力大。(答出5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图示区域出现的上述现象首先是浓雾天气,其次是浓雾遇冷的地面、墙壁后形成小水滴。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图示区域南临南海,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河网密布,空气中水汽充足;2、3月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此时来自南海的暖湿气流冷却形成雾;空气中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墙壁和地面凝结成水滴。 (2)图示区域河流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条件主要从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水源、水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汛期洪水,稠密的水系不利于机械化推广等方面分析。图示区域为珠江三角洲,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利于耕作;珠江及其支流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河网纵横,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便利的水运为农业提供交通运输条件。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夏秋季节河流形成明显汛期,汛期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图中河网密布,地表较破碎,不利于机械化推广。
(3)该题解答应借鉴集聚的好处,并结合专业镇同一产业集聚的特点考虑。集聚的好处:①大规模和联合企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②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③能综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废”资源,生产更多的廉价产品和减少污染;④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⑤便于组织各种服务性与辅助性企业统一服务,减少社会消耗。同一产业集聚会导致竞争加剧,竞争有利于创新。
(4)城市群的优势条件可借鉴城市的区位条件,从位置优势、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与质量、国家政策、交通通达度、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相望,广东为我国著名桥乡,地理位置优越;粤港澳大湾区背靠泛珠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