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学通信原理结课
报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陈振兴
实验一
1.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matlab中的基本函数,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2.实验内容
function [f,sf]=T2F(t,st) %%傅里叶变换 dt=t(2)-t(1); T=t(end); df=1/T;
N=length(st);
f=-N/2*df:df:N/2*df-df; sf=fft(st);
sf=T/N*fftshift(sf);
function [t,st]=F2T(f,sf) %%傅里叶反变换 df=f(2)-f(1);
Fmx=(f(end)-f(1)+df); dt=1/Fmx; N=length(sf); T=dt*N; t=0:dt:T-dt; sff=fftshift(sf); st=Fmx*ifft(sff); clear all; close all; T=1;
N_sample = 128; %%去采样点个数128 dt = T/N_sample; t = 0:dt:T-dt;
st = [ones(1,N_sample/2),-ones(1,N_sample/2)]; %%subplot(211); plot(t,st);
axis([0 1 -2 2]); xlabel('t');ylabel('s(t)'); subplot(212); [f,sf] = T2F(t,st);
plot(f,abs(sf));hold on; axis([ -10 10 0 1]); xlabel('f');ylabel('s(f)');
产生一个周期的方波信号
3.实验结果 4.分析与小结
图一为一个周期的方波信号,图二为此方波信号经过傅里叶变换变换到频域后的图形。由图可以看出,该方波信号经过傅里叶变换后能量主要集中在-2到2之间,且该频率图形对称。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用matlab实现2PSK和QPSK,并做它们的仿真。
2.实验内容
t=1;
for snr=0:15 %%信噪比从0取到15 map=[-1 1];
tr_2=1+fix(rand(1,10^5)); %%产生随机的0,1信号 tx=map(tr_2+1);
rx=awgn(tx,snr,'measured'); %%通过高斯信道得到rx rx_2=[rx>0]; %%抽样判决
pe=length(find(tr_2-rx_2)); %%比较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的不同 ps(t)=pe/length(tr_2); %%计算误码率 t=t+1; end
semilogy(0:15,ps,'-bo');
grid on;
3.实验结果
2PSK运行结果: QPSK运行结果: QPSK仿真结果: snr =10; 星座图为: snr = 5: 星座图为: 2PSK仿真结果: 星座图为:
4.分析与小结
有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结果和仿真出来的结果在相同信噪比的情况下基本相同;QPSK与2PSK相比,在相同信噪比的情况下,QPSK性能较好于2PSK。
实验三
1.实验目的
量化编码,解码
2实验内容(一)
——将给定音频文件量化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