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恒等变换专题复习(一)
2012-8-7
一、基本内容串讲
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如下:
sin(???)?sin?cos??cos?sin?; cos(???)?cos?cos??sin?sin?;
tan(???)?tan??tan?1?tan?tan?
对其变形:tanα+tanβ=tan(α+β)(1- tanαtanβ),有时应用该公式比较方便。 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如下:
sin2??sin?cos?tan2??2tan?1?tan?2. cos2??cos2??sin2??2cos2??1?1?2sin2?. .
要熟悉余弦“倍角”与“二次”的关系(升角—降次,降角—升次).特别注意公式的三角表达形式,且要善于变形, cos2??3.辅助角公式:
4.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变换对象:角、名称和形式,三角变换只变其形,不变其质。
(2)变换目标:利用公式简化三角函数式,达到化简、计算或证明的目的。
(3)变换依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变换思路:明确变换目标,选择变换公式,设计变换途径。 5.常见题目类型及解题技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二、考点阐述
考点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20?cos40??cos20?sin40?的值等于( ) 2、若tan??3,tan??431?cos2?2,sin2??1?cos2?2 这两个形式常用。
,则tan(???)等于( )
考点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cos
?5cos
2?5的值等于( )
?24、 已知0?A?
,且cosA?35,那么sin2A等于( )
1
考点3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5、已知tan(???)?252211596、已知sin??sin??,cos??cos??,则cos(???)值等于( ?2372,tan(???4)?14,则tan(???4)的值等于(
3 ) )
7、函数f(x)?cos2(x??12)?sin(x?2?12)?1是( C )
(A)周期为2?的奇函数 (B)周期为2?的偶函数 (C)周期为?的奇函数 (D)周期为?的偶函数 三、解题方法分析
1.熟悉三角函数公式,从公式的内在联系上寻找切入点
【方法点拨】三角函数中出现的公式较多,要从角名称、结构上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真正的理解、记熟、用活。解决问题时究竟使用哪个公式,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善于联想,灵活运用。
例1设a?
12cos6??32sin6,b??2tan132??1?tan13,c?sin50??2cos25,则有( a?c?b )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要能善于正用、逆用、变用公式。例如: sin?cos?=sin2?,cos?=
21sin2?2sin?,cos2??sin2??cos2?,
2tan?1-tan?2?tan2?,,
1?2sin?cos??(sin??cos?)cos??22,1?cos2??2cos2?1?cos2?2,1?cos2??2sin2?1?cos2?2,sin2??,tanα+tanβ=tan(α+β)(1- tanαtanβ)
等。另外,三角函数式asinx+bcosx是基本三角函数式之一,引进辅助角,将它化为
a2?b2sin(x??)即asinx+bcosx=
a2?b2sin(x??)(其中tan??3ba)是常用转化手段。
特别是与特殊角有关的sin±cosx,±sinx±
cosx,要熟练掌握其变形结论。
2.明确三角恒等变换的目的,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寻找突破口 (1)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实现三角恒等变换`
【方法点拨】教材中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的推导都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应用该思想能有效解决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证明中角、名称、形式的变换问题。
例2. 已知值.(-
5665π2<β<α<
3π4,cos(α-β)=
1213,sin(α+β)=-,求sin2α的
53
(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解答的关键在于分析角的特点, 2α=(α-β)+(α+β))
2
例2解答:
例3.化简:[2sin50°+sin10°(1+
【解析】:原式= =3.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 解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化切为弦”的方法,再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关系式整理化简.化简时要求使三角函数式成为最简:项数尽量少,名称尽量少,次数尽量底,分母尽量不含三角函数,根号内尽量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的尽量求出值来。
3tan10°)]2sin280?.
(2)运用函数方程思想,实现三角恒等变换
【方法点拨】三角函数也是函数中的一种,其变换的实质仍是函数的变换。因此,有时在三角恒等变
换中,可以把某个三角函数式看作未知数,利用条件或公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求解。
例4:已知sin(α+β)=【解析】
23,sin(α-β)=
34,求
tan(???)?tan??tan?tan??tan(???)2的值.。
`
tan(???)?tan??tan?tan??tan(???)2=
tan(???)?tan(???)(1?tan??tan?)tan??tan(???)2=
tan?tan?=-17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能进行理性分析,善于利用题中的条件 运用方程思想达到求值的目的。
3
(3)运用换元思想,实现三角恒等变换
【方法点拨】换元的目的就是为了化繁为简,促使未知向已知转化,可以利用特定的关系,把某个 式子用新元表示,实行变量替换,从而顺利求解,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新元的范围。
例5:若sin??sin??22,求cos??cos?的取值范围。
12,
【解析】:令cos??cos??t,则(sin??sin?)2?(cos??cos?)2?t2?即2?2cos(???)?t2?∴ ?2?t2?
32?2,??12?2cos(???)?t?232
14212?t?272,??142?t?,即?142?cos??cos??142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解题的关键是将要求的式子cos??cos?看作一个整体,通过 代数、三角变换等手段求出取值范围。
3.关注三角函数在学科内的综合,从知识联系上寻找结合点
【方法点拨】三角函数在学科内的联系比较广泛,主要体现在与函数、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知识的 联系与综合,特别是与平面向量的综合,要适当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整合。
?6:已知:向量a?(3,?1)??? ,b?(sin2x,cos2x),函数f(x)?a?b例
(1)若f(x)?0且0?x??,求x的值; x??12或
7?12
??(2)求函数f(x)取得最大值时,向量a与b的夹角.
【解析】:∵
??f(x)?a?b=3sin2x?cos2x
(2)?2sin(2x??6)
??????f(x)?2时,由a?b?|a|?|b|cos?a,b??2
∴f(x)max?2,当
????????a?b得cos?a,b?????1,?0??a,b??? ∴?a,b??0
|a|?|b|【点评】:本题属于“理解”中综合应用层次,主要考查应用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知识
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4
四、课堂练习
1.sin165o= ( ) A.
12 B.
32 C.
3276?412 D.
326?42
2.sin14ocos16o+sin76ocos74o的值是( ) A.3.已知x?(??,0),cosx?4 B. C.2 D.?1224
at,则n2x?( ) A. B.?7 C. D.?2425242474.化简2sin(π4-x)2sin(π4+x),其结果是( )
A.sin2x B.cos2x C.-cos2x D.-sin2x 5.sin
?12—3cos
?12的值是 ( )
A.0 B. —2 C. 2 D. 2 sin5?12
6.
1?tan275?tan75?的值为 ()
A. 23 B. 233 C. ?23 D. ?233
7.若cos??35?42,sin?2?5,则角?的终边一定落在直线( )上。
A.7x?24y?0 B.7x?24y?0 C.24x?7y?0 D.24x?7y?0 8. cos?????cos??sin?????sin??_________. ?9.
1?tan151?tan15?=
10.tan20??tan40??3tan20?tan40?的值是 . 11.求证:
cos2??1的值.
cot?4sin2?. 12.已知tan2??13,求tan?2?tan?2
13.已知0?x??4,sin(?4?x)?513,求
cos2x的值。
cos(?4?x)
75
14.若A??0,??,且sinA?cosA?7A?4cosA13, 求
5sin15sinA?7cosA的值。
15.在△ABC中,若sinAsinB=cos
2
C2,则△ABC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16.化简1?sin2??cos2?1?sin2??cos2?.
17.求证:1?2sin??cos?1?tan?cos2??sin2a?1?tan?.
18. 已知sinα=
1213,sin(α+β)=4,α与β均为锐角,求cos
?.5?
五.总结: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手记)
六、今日作业,详见学案(手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