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悄然兴起。简单的说,“翻转课堂”就是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上进行问题解决。该模式的思想源自美国的西点军校,2007年初步成型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如今,美国萨尔曼?汗创立的可汗学院微课程盛行网络,让“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界的热点。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概念多、难度大,如“染色体组”、“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概念的学习,即使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笔者所在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架构了“网络生态学习系统”,为实践“翻转课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尝试“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寻求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突破,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不妨从“云教育”理念下的网络教学入手。

1基于“云教育”理念下的网络教学

在信息时代,教育的边界被进一步打破,学习的地点和方式都可以发生改变,教师将教学资源推送到“网络生态学习系统”上,学生可以用便携的电子设备随时随地登陆、学习。当这个平台融入了教学、管理、交流等更多功能时,基于“云教育”理念下的课前网络教学便得以实现。

1.1“微视频”点播,启动课前学习

这里的课前学习并不是传统的预先阅读文本,它的载体是网络共享的“微视频”。在这一节中,笔者录制了“染色体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异”、“染色体数目会出现怎样的变异”、“风趣的多倍体和单倍体”,“三倍体西瓜是怎么来的”等多个微视频供学生点播。这些视频时长不超过5 min,短小精悍、有一定的逻辑性,与课堂教学的主题密切相关。并且学习系统中的“动态演示区”除了有教师的视频讲解,还能实时同步播放课件、板书和标注。

这种“微视频”点播的方式实现了学习的选择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人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自觉的选择意识,学习活动也是一连串选择的集合,在选择中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1 / 4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到的智力背景和情感背景,正是这种差异带来了例外的情感倾向和认知基础。学生点播“微视频”,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播放自己感兴趣的微视频;可以选择学习进程,视频的暂停、回放功能。这些为例外层次的学生留下了学习空间,缩小了认知水平的差异。

1.2提出“真问题”,了解认知障碍

传统教学中,能当堂提出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教师更多地是根据预设推进教学。“翻转课堂”则例外,课前学习视频后,学生有充塞的时间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线互动区”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

在这节课中,多数学生就提出以下问题:“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和基因突变中的缺失、增添一样吗?易位和交叉互换为什么很像呢?到底什么是一个染色体组呢?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一些羞于提问的学生则匿名留言:“染色体丢失片段能观察到吗?XY染色体是不是同源染色体?无子西瓜怎么繁殖后代呢?……”这些问题不管繁复或是简单,都是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的“真问题”。真实的问题才能反映出个体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帮助教师充分掌握学情。简单的问题可以及时在线解决,减轻学生课堂认知负荷;繁复的共性问题恰恰就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组织有用的课堂教学活动。

1.3绘制“概念图”,搭建认知图式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不能止步于看视频、提问题。在“网络生态学习系统”平台中还有一个“作业区”,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完成“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图(图1)。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同化又有三种方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其“逐渐分化”理论,学生如果有优良的认知结构,那么课堂学习就可以从包摄性最高的整体性知识开始,逐渐掌握细节和内涵。概念图能帮助学生在深入学习时联系到“固着点”上去,这种下位学习的方式最有用。建构主义的“鱼牛理论”同样告诉人们:学习的起始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结构,即使课堂上经历了相同的活动和探究,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2 / 4

2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创新在课前,但关键仍在课堂。学生做好了认知的准备,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应该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通过有用的活动,使学生在“体验”、“解构”和“合作”中深入学习生物学概念。

2.1在“体验”中形成概念

抽象概念之间如果发生混淆,可能是因为符号表征时出现了相似。同样是“缺失”、“增添”,如果分别发生在DNA中和染色体中有什么差别呢?同样是“片段的转移”,易位和交叉互换又有什么区别呢?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对此疑惑不解。

笔者设计了关于染色体和DNA的模型活动:动手“去掉”DNA纸质模型中的数个碱基和染色体上的片段,对比观察这两种情况的差别;通过“移接”磁性贴模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比较“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区别。学生在活动中直接感受到了这些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别,从传统课堂的“旁观者”到翻转课堂的“体验者”,获得了感性材料的显露体验,才能有用的形成概念。

2.2在“解构”中建构概念

“雄果蝇精子中的一组染色体就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这是课本给出的原型。究竟什么是一个“染色体组”?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概念也很难用“定义”的形式直接传递。认知心理学中的概念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习得的概念内容包括原型、样例和核心成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原型和样例的作用,又要使之上升到确凿的核心成分,才能对概念进行双层表征。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染色体组”的概念原型进一步解构:果蝇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Ⅱ、Ⅲ、Ⅳ、X或Y)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各不相同)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只有提炼出这些核心成分,学生才能真正确凿地建构起“染色体组”的概念。

2.3在“合作”中探究概念

3 / 4

“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

“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概念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悄然兴起。简单的说,“翻转课堂”就是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课上进行问题解决。该模式的思想源自美国的西点军校,2007年初步成型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如今,美国萨尔曼?汗创立的可汗学院微课程盛行网络,让“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界的热点。高中生物“染色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o8o59c6av62h6002tw881m9s40mcz00jv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