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双关:利用词语同音同形而不同义构成的双关。(一词多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作者巧妙地运用地名作双关,表现自己孤苦愤懑的心情。 相比说来,利用一词多义的双关比谐音双关更有趣,更巧妙。 莎士比亚是用双关语的能手: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中乐观、开朗的Mercutio受了致命剑伤,临死前还要说俏皮话:
“grave”有“坟墓”与“严肃”双重意。
So will I pray that thou mayst have thy “Will” If thou turn back and my loud crying still.
still:使??平静,安抚,抚慰 (如果你回转,来抚慰我的悲啼, 我就将祷告,你将从心所欲。) 这里,“Will”就是一个双关语,既可指“意愿、意志”,又是莎士比亚的昵称:Will——William。
这样诗中的“have thy Will”既可理解为:have what you wish,也可理解为:have your William。
“The day breaks not; it is my heart.” (J .Donne) “break”有“破晓”与“破碎”双重意。 约翰·多恩(J .Donne),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
悖论 (paradox)
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却包含着真知灼见。(似非而是)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Romeo and Juliet) sweet pain cruel kindness cold fire
彼特拉克的《爱的矛盾》主要就是以悖论构成的: 爱的矛盾
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 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 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 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
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 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 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 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
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 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 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
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 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 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华兹华斯的名句: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弥尔顿Paradise Regained:
“The Childhood shows the man As morning shows the day.” 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而来的,从童年而及成年;且成人性格中美好的一切也是来自纯洁的童心。
中国谚语:“从小看大,三岁看老”。 虹彩
每当我看见天上的虹彩, 我的心就欢跃激荡; 我生命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现在成人了,我也是这样, 将来我老了,也不会更改, 否则,就让我死亡! 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希望 永远怀着赤子的虔诚。
悖论这一修辞手法在中国诗歌中也并不罕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
反讽(反语,irony)
故意使用意思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讽刺、嘲弄。 “He was my friend, faithful and just to me, But Brutus says he was ambitious;
And Brutus is an honourable man.” (Shakespeare)
“honourable”本意是光荣的,体面的,光明正大的意思;这里说话者表面上是赞扬Brutus,实则是讽刺他是一个卑劣小人。
“Keep up your bright swords, for the dew will rust them.” keep up:保养的意思,这是剧中Othello说的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关心和赞扬对方:“保养好你那明晃晃的刀剑”,实际上则是嘲笑对手:刀剑明晃晃的,保养得很好,好象没使用过,它生锈也是因为沾上了露水,而不是血。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呼告 (apostrophe)
直接对要描述的人或事物呼叫或说话。常用第二人称,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激起读
者感情上的共鸣。
England! awake! awake! awake!
Jerusalem thy sister calls! (W. Blake) O Captain! my Captain! our fearful trip is done, The ship has weather’d every rack, the prize we sought is won. (W. Whitman)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李贺)
拟声 (Onomatopoeia)
利用象声词摹拟人、物或自然界的声响,使语言表达生动逼真,增加描述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最著名之一: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Cold doth not sting, the pretty birds do sing. Cuckoo, jug-jug, pu-we, to-witta-woo! 最后一行摹拟春天里的各种鸟鸣。 T. Nashe, “大学才子派”成员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回文 (palindrome)
Palindrome, 译成中文是“回文”,指的是一个词或句子正读倒读完全一样。 回文,则是指正读倒读都成文理,都能说的通。 Madam, I’m Adam. Rise to vote, sir.
苏轼《题金山寺钟》:
潮随暗波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自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一首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成文理,都押韵。
一般认为,Palindrome和回文是“貌合神离”的,差别很大:
“回文”所表现的语意与原作是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而Palindrome则是正读倒读完全一样。其实,回文也有和原作一样的: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 ?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远树江 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苏轼《题金山寺钟》 B、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是一首写景的好诗,合乎诗的格律,而倒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倒读之后,诵读仍然通畅,有诗的意境合乎格律,不失为写景佳作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日月长。 ????长月日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这四首诗,属于“杂体诗”中“回文体”的“盘中体”或“铭文体”。回文指顺读倒读皆能成义的杂体诗章,始于晋代,其诗多为四言五言,至唐代皮日休、陆龟蒙又创七言回文诗。“盘中体”旧说缘于晋代苏佰玉妻,“铭文体”最著名的是南朝梁简文《回文纱扇铭》。用杂体写诗,一般在诗词方面有所造诣的文人骚客都会偶而为之,在展现才华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字游戏。吴绛雪显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然写不出如此玲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