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育方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育方式

摘要:《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 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本文通过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阐述了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各种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 教育方式 幼儿行为

一、 引言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界定

(一) 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①]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一个战略措施。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

1、启蒙性。我们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

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为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

2、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

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类型

(一)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父母希望他们按照自己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他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好的。虽然专制型的家长一片好心,却不能给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二)民主型

民主型家庭中,家长是孩子的朋友,他们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经常给孩子表扬和鼓励。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此外,民主的父母还喜欢创造许多交流的机会,并营造欢乐的气氛,从而使儿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溺爱型

溺爱型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常常无原则的满足,他们在家中包

揽了子女的各种生活琐事,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他们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

(四)忽视冷漠型

忽视冷漠型的家长教育目的不明确,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冷淡,缺乏教育孩子的热情,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信心,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价值;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考虑孩子将来的发展。[②]

四、家庭教育方式与幼儿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专制、独裁易造成幼儿社会性退缩行为和攻击性行为

家长对幼儿管得太严厉。对孩子胆小过分斥责,并强迫他们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或管理方式走向极端。家长喜欢用大发雷霆的方式来震住孩子;有的孩子指出,父母从来都认为他是错的,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很自卑;明明是父母错了,但父母从来不向自己的孩子道歉,让孩子难以理解。广州市穗港澳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指出,“经过十多年的跟踪发现,很多孩子在家庭中依然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一些家庭中,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育方式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与家庭教育方式摘要:《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本文通过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阐述了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ntfd3n0ae0n19a8hrgx9da6a52gca00h1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