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临床
效果
张 丽
【摘 要】摘 要 目的:探讨黄体酮结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屈孕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74.5%)(P<0.05);两组治疗前阴道出血量、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均有改善,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4.9%)与对照组(10.6%)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与地屈孕酮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年(卷),期】2024(027)001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先兆流产;黄体功能不足;地屈孕酮;黄体酮;性激素 先兆流产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黄体功能不足是主要致病原因[1],主要治疗方法为直接补充孕激素,使患者获得黄体支持[2]。黄体酮与地屈孕酮是临床常
用孕激素,均可用于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治疗,但其药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两者联合运用的报道目前较少。本研究对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结合地屈孕酮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黄体功能不足性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0岁;单胎妊娠;符合先兆流产诊断标准[3-4],2周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史;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导致阴道出血;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其他妊娠期并发症。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保障营养,严禁性生活。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肌内注射,20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屈孕酮片(荷兰Abbott Biologicals)口服,10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5]判定治疗效果:①痊愈,患者腹痛、腰痛症状完全消失,阴道出血停止,影像学检查显示胎儿无异常;②好转,患者腹痛、腰痛症状缓解,阴道出血量减少,影像学检查显示胎儿无异常;③未愈,患者腹痛、腰痛、阴道出血未见好转或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胎儿发育不良,需终止妊娠。总有效=好转+痊愈。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一次性臀垫面积法测定患者每日阴道出血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瑞士ELECSY1010型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水平。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观察组47例,年龄(28.3±4.6)岁(21~37岁),孕(9.4±1.9)周(7~11周),孕(1.7±0.3)次(1~3次),产(1.0±0.3)次(0~2次);既往流产1次11例,2次5例。对照组47例,年龄(28.4±4.6)岁(20~38岁),孕(9.5±1.9)周(6~10周),孕(1.7±0.3)次(1~4次),产(1.1±0.2)次(0~2次);既往流产1次10例,2次7例。两组对象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阴道出血量及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阴道出血量及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