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理论继往开来——谭霈生戏剧理论研讨会综述
作 者:陈 敏 来 源:文艺报 收录时间:2006-1-6 14:43:38
主题词:|戏剧理论|谭霈生|戏剧|陈敏| 本日:2 本周:17 本月:20 总计点击:2120
谭霈生戏剧理论研讨会最近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共
同主办。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郭涤主持了会议。文化部艺术司、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的相关领导,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山东、山西、河北、吉林、天津、云南、黑龙江、福建、浙江等地的戏剧界专家、学者以及谭霈生历年教授过的学生等8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谭霈生的戏剧理论思想和教育思想,中国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戏剧舞台演出实践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等问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展开了广泛、深入而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专家、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谭霈生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和刚正坦荡的学术人格予以了充分赞扬,对他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戏剧史学研究以及戏剧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予以了高度评价。北京师范大学的黄会林称谭霈生为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先导者。天津大学的焦尚志说,谭霈生是继宋春舫、洪深、熊佛西、张庚、陈瘦竹等著名戏剧理论家之后又一成就卓著的、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刘立滨尊谭霈生为中戏的一位大师。
谭霈生是在我国当代戏剧史学、戏剧美学和高等艺术教育研究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著名专家。作为一名戏剧理论家,他有着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作风和丰硕而精深的理论建树,是中国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作为一代名师,他言传身教,授业敬业,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中国新时期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谭霈生在戏剧理论思想和教育思想上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 批判戏剧中的庸俗社会学,为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从一开始,中国戏剧在接受外来影响时就存在着一种实用主义的倾向,或者说功利的目的。不论是翻译介绍外国戏剧作品,还是介绍外国戏剧理论,多是从我国的政治与思想上的需要出发,而缺乏艺术上的宏观把握。比如说“五四”时期对易卜生的误读。易卜生被请到中国来,不是作为戏剧家,而是作为社会改革家。人们看中的是他的中期的社会问题剧。此后出现的左翼戏剧、抗战戏剧、建国后的17年戏剧等等,无不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色彩。普遍强调戏剧的社会功利、政治功利,把戏剧作为一种高台教化的工具,从而忽视其应有的艺术品格,这是我国戏剧理论研究长期以来贫乏薄弱、缺乏生机的根本症结所在。这种理论上的偏颇也影响了戏剧创作,造成戏剧作品的概念化、公式化和单一化。
对戏剧中的庸俗社会学的批判,为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是谭霈生戏剧理论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与会的代表们对此有着共识。大家对他的理论眼光和学术勇气都表示了崇高的敬意。著名戏剧理论家刘厚生说,谭霈生成长在一个庸俗社会学的风气里面,但他的戏剧思想始终是站得很稳、没有过
动摇。他就谈戏剧艺术,没有强调政治化,没有谈公式化、格式化的东西,他完全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在那种环境之下,是不容易做到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林克欢认为,谭霈生的著作《论戏剧性》,甩掉了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回到戏剧本身来谈戏剧,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是做不到的。
二、《论戏剧性》为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它的诞生,是站在学术的前沿,使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回归到本体。
出版于1981年3月的《论戏剧性》是谭霈生的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新时期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它是中国当代戏剧理论界第一次将戏剧文本从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中独立出来,还戏剧艺术文本以自身的独立品格的第一部研究纯粹戏剧性的权威专著。它的深刻之处在于,是站在戏剧美学的高度把握戏剧所独具的本体特性。谭霈生以广博的戏剧理论知识与深厚的艺术素养,高屋建瓴、系统深入、具有说服力地阐述了戏剧性这一微妙复杂的问题。他是在全面论述的基础上,主要是在总结和批判西方众多著名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论述的基础上对戏剧性的重要问题作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更富有创造性的阐述与发挥。
代表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论戏剧性》的理论贡献作出阐释。从事戏剧实践的代表侧重于《论戏剧性》对剧本创作、表导演艺术等的实践指导作用;从事戏剧理论研究的代表侧重于《论戏剧性》在戏剧理论研究中的借鉴意义。云南艺术学院的吴卫民谈到,《论戏剧性》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对戏剧读解的范式。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刚刚初窥门径的、或是门外谈戏的戏剧爱好者,都能够深浅不一或程度不一地从《论戏剧性》里面得到养分。
《论戏剧性》为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它的诞生,是站在学术的前沿,使新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回归到本体。这是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谭霈生在戏剧理论上的贡献的一致评价。本体的研究是戏剧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支撑起戏剧理论大厦的基石。中国戏剧家协会的廖奔认为,《论戏剧性》之所以有那么大影响力,是和它直接研究戏剧本体有关。它避开了很多让人心有旁骛的、纠缠不清的外在的东西,而触及到了戏剧理论的内核部位,这种理论建树非常难得。这为中国戏剧理论回归本体的建设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后,西方学术和文学艺术大量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来解释各种新的现象,产生了戏剧情境论,使戏剧研究上升到戏剧文学的高度。
90年代初,谭霈生发表了振聋发聩的代表作《戏剧本体论纲》,在他过去的戏剧理论系统的建树之上,提出了情境论的理论思想。这是他对西方大量戏剧理论与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在深刻的理性思考之中得出的对于戏剧本质的基本结论。中国人民大学的马相武说,这是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戏
剧理论发展的高峰,是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完成现代性转型的标志,是中国戏剧同世界戏剧在20世纪后期完成对接的指导性著作。
80年代初诞生的《论戏剧性》立足于戏剧的本体研究。改革开放后,西方学术和文学艺术大量进入,在这种情况下,谭霈生拓展自己的理论视野来解释各种新的现象,产生了戏剧情境论。情境论立足于戏剧的本质。动作是戏剧的本体,情境是戏剧的本质。本体和本质又是合一的,其中人的问题是贯穿的核心。在《戏剧本体论纲》中,谭霈生给戏剧下的定义是“人的内在生命运动的有意味的形式”。谭霈生的戏剧情境论使戏剧研究上升到戏剧文学的高度,这是谭霈生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贡献。
总而言之,谭霈生的戏剧理论思想是广博精深、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的。他的戏剧理论,是一种充满现代性的戏剧理论。谭霈生的夫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生导师丁涛在总结中说到,谭先生的戏剧理论思想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从论戏剧性到戏剧艺术特性走向情境论。《论戏剧性》和《戏剧本体论纲》两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们是谭先生对自己多年从事戏剧理论研究进行彻底反思和自我批判的成果,是对中国戏剧历史和现实进行全面清理的结果。它们与世界学术思想的发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对于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具有超前的指导意义。
四、传道授业,诲人不倦,为新时期戏剧文学、教学园地培育了大批出众的人才。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谭霈生以其极强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此次参加会议的有谭霈生青年求学时代的同学,有他的学术伙伴和朋友,更多的则是他的后辈学生。其中许多人在不同的领域已卓有建树。他们中有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也有从事艺术管理和高校教学的;有直接或间接得到过先生教诲的学人、毕业多年的学子,也有在读的学生。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身上承传着先生的学术血脉和学习精神,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来参加恩师的盛会。在会上,他们追述着先生对他们的教诲。著名的文艺评论家杜家福说,先生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培养了我们的戏剧思维。著名的剧作家杨利民谈到,谭先生教给了我们感悟艺术的心灵。在读博士生彭万荣说,先生带给他的是一种对人生的体悟。
顾骧在给谭霈生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谭霈生为一代名师,新时期的戏剧学院、戏剧文学方面出现了奇特的曙光,短短20来年,涌现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人才,如今不少已为文坛名家。这当然是时代之使然,是各位英才本身之努力,是戏剧学院全院员工的功劳所在,与谭霈生的传道、授业、解惑、精心指点关系极大。在闭幕式上,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张先高度评价了谭先生在戏剧教学上的贡献。他说,中央戏剧学院的理论教学水平是在全国范围内被承认的。这一点,谭先生功不可没。这与他本身的教学活动,他的薪火传承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