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入浓烟。2、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3、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著火。4、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三十公分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采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沿墙壁边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5、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十四、火灾发生后如何防止烟流从门缝进来? 利用胶布或沾湿毛巾、床单、衣服等塞住门缝。 十五、当衣物着火时如何处置?
最好脱下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
十六、火灾时如果你被困在室内如何待救?
1、至易获救处待救(如靠近大马路之窗口附近,或与入口较近之房间等)。2、设法告知外面的人(用电话、手机通知119你受困的位置,或直接以衣物、灯光于窗口呼叫)。3、防阻烟流串进来。 附件4
地质灾害预防常识
一、什么叫地质灾害?禄丰县常见的地质灾害有那几种? 答:凡是威胁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或生存环境的地质体、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现象与结果,称地质灾害。
禄丰县常见的地质灾害有8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升降与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地震。
.
.
二、什么叫滑坡、泥石流?
答: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水、地震等自然因素作用下,或者在切坡、山坡加载等各类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地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群众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山剥皮”。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库塘溃坝或冰雪突然大量融化等因素作用下,在沟谷中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和“蛟龙”。
三、滑坡灾害发生前有什么前兆?
答:滑坡灾害发生前的主要前兆有山坡上出现裂缝、坡脚松脱或鼓胀、山坡中上部发生沉陷、斜坡上建筑物变形,泉水流量突增或减小、甚至断流,水质突然浑浊,干澡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井水水位时升时降等异常变化,地下发出异常响声及畜禽惊慌、不进厩的异常反应等。
四、怎样预防滑坡灾害?
答:预防滑坡灾害的基本方法:一是抑制诱发滑坡的行为。主要是选择安全、稳定场地建房;不在房前屋后开挖坡脚,若开挖坡脚,要及时砌筑留足排水孔维持边坡稳定的挡墙;不在村庄或房屋上方山坡堆弃土石;处理村庄及房屋前后渗漏引水沟渠,汛前疏通村内和村庄周边排水沟渠。二是抑制滑坡发展。滑坡前兆出现到发展成灾害有一个过程,为此,要充填滑坡前兆地面裂缝,引排流入滑坡体的地表水,削坡减载,堆石垛反压坡脚抑制滑坡的滑动加速,对植被条件差的滑坡体及周边植树种草。三是落实避灾措施。主要是对具有滑坡前兆的地段制定防灾避险的报警讯号、人员撤离路线、安全集中地点方案,向受险户填发写有报警讯号、人员撤离路线、安全集中地点的“避险工作明白卡”和落实监测人员定时监测滑坡动态。一旦监测到险情
.
.
加剧时,监测人员立即向受险群众发出避险报警讯号,组织人员按避险方案转移撤出滑坡体,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监测到的险情。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向谁报告?
答:向当地政府报告地质灾害前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生地质灾害时,灾情所在地应立即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所报告。
六、工程建设、矿山生产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谁负责?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 附件5
地震前后的疾病预防常识
一、震后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要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二、哪些水可以饮用?
瓶装水、开水或经过消毒的水。不要使用污染的水洗碗、刷牙、洗菜、洗水果等。如果饮用已经开口的瓶装水,一定要消毒或烧开后饮用,开水1分钟就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如果没有条件烧开水,可以使用专业人员提供的消毒片或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后饮用。
三、震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
.
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清除垃圾、污物,进行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四、如何搞好震后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五、家庭应准备哪些急救用品?
.
.
在地震前,家庭应准备急救用品,如:斧头、铁铲、扫帚、螺丝刀、钳子、铁锤、扳手、绳子、塑料布、塑料带、厚底鞋、手套、蜡烛、打火机、水果刀、橡胶管、帐篷、毯子或睡袋、手电筒、电池、基本的急救药物、防护眼镜、多用途灭火器、洗漱用品,将这些急救用具装在工具箱或渔具箱以便于携带以及防水。其他急救物品包括:急救手册、剪刀、镊子、温度计、香皂、纸巾、防晒霜、一次性纸杯、水果刀、小塑料袋、安全别针、针线、医用冰袋、夹板等。
六、震后如何预防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
防灾减灾常识宣传资料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