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胜竞合时代
作者:刘子晨 章艺枫 杨昕媛 来源:《E药经理人》2017年第06期
4月22日,在由E药经理人与天士力控股集团合作举办的“未来医药·华为同学会”上,近150名知名医药企业家齐聚,以“医药企业未来五年战略与管理变革”为主题思想激荡。这些企业家均来自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其中不乏营销高手与研发牛人、投资精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当下中国医药产业的生态环境以及未来发展之方向,他们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一批人。
国际、现代、创新、品质、标准……会议中,这些被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实质上也代表了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出台的行业政策下,传统的运营模式正在改变,企业家们正在做出对未来战略以及管理模式的思考。 政策太多太碎
“这几年政策变化太快、太多、太零碎。”这是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最深刻体会。“文件出台的速度比阅读的速度还快”,这也几乎成为了医药行业人士的一个共识。
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一年,国家出台医药行业相关政策便多达1605件,其中来自国务院、国家卫计委等国家层级的文件372件,各地方层级的政策1233件,即平均每天有4件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出台。
最大的压力则来自于对文件的解读。“政策解读的自由度比较大,也就造成了操作起来的难度增大。”山东瑞康医药董事长韩旭在会上表示。诚然,同国外制定政策一般简单明了不同,国内行业政策解读空间较大,即便是对于文件内的同一句话,不同省份之间的解读可能就不一样,各专家的认识可能也有所不同,而企业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直接受行业政策影响程度最深的,“这样我们企业把握起来就有点累。”
但即便如此,从企业自身的立场出发,紧随国家的政策走一定不会有错。在韩旭看来,两票制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政策,“提了七八年,到今年终于全面落地,原本是到今年年底,现在最新文件提前到9月1日,所以一定要信任政策。”
政策对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将极其深远,自然也是各位企业家、管理者讨论热烈和分享的话题。过去一年,国家下发多个政策文件,涉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两票制、药品采购等,而其中尤以2018年时限将至的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成为行业关注热度最高的问题。
国家出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出发点,以及其对药品质量把控的积极意义已无需多言,也早已赢得企业家的认同,科信必成总经理王锦刚也对其持积极态度:“从药品研发角度来讲,这是原来的药品质量体系重要的升级机会。”
但另一方面,自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下达以后,标准、时间、资金投入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难解之题,这些问题在讨论会中也再次被多个企业管理者提及。先声药业总裁冯洪刚表示,要求仿制药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这将推动提高行业规范性。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行业协会等应该呼吁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进一步明确相关标准。华瑞制药总经理庄文雁看到的则是临床试验基地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转型难
未来数年,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注定将是产业链的竞争。应对这一趋势,必要的战略转型与管理变革必不可少。机遇就在当下,危险也暗中潜行,升级转型进行时,如何把握,就看企业家的功力如何了。
天士力正在打造的正是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也让参观完天士力集团的一众医药企业家们赞叹不已。“从基因检测开始,然后顺势介入预防,有预防就有治疗,治疗之后就有康复。从一个细胞分子进入到整个领域,这才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甚至有企业家评论,天士力已经做了几代人做不完的事。
步长集团总裁赵超则将其归纳为“专业化与多元化”。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天士力围绕着大健康这一个主题,但如果仔细来看,专业领域之下又有许多细分,从而打造出多元化。而在产业链扩张的基础上,合作无疑将成为主旋律。
冯洪刚则从近期的国家医药改革看到了明确信号。“一是鼓励创新药发展,二是要求仿制药质量达标,三是制定医保谈判目录,所有信号都在告诉我们,必须要做有临床价值的药。” 这也是必然,医药行业正在迎接一场艰难的抉择。在大环境的倒逼,以及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下,创新、高质已然成了医药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人人都在谈论精准医学、人工智能的当下,如果一个企业手上没几个创新药、没有相关领域的思考与布局,那这个企业将处于危机之中,这个说法应该不会有人质疑。
然而中国目前的医药行业格局决定了变革必然带来阵痛,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需要精准的眼光和能落地执行的细则。一个企业的成长,往往被经营者所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领导者的高度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样,在创新之路上,企业领头人的决心和魄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任武贤非常注重这一点,在他看来,领头人首先要有一个创新思维。“创新不仅仅指新药研发,管理模式、营销模式都可以创新。”
思维之外,新药研发依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每一次新药研发都是一场豪赌,全球创新更是非常艰苦,风险无处不在,任何环节都可能一切归零。王锦刚认为,相比完全的新药创新,剂型、规格等的创新投入少、见效大、风险低,是现阶段医药企业值得尝试的方向。
新药优先审评审批、药品支付标准等政策给医药产业的新药布局定了大方向,能同时满足临床效果诉求和经济诉求的产品才是值得投资的方向。冯洪刚对此有清醒的认知:“必须要做有临床价值的药。”
精准医学概念的深入正在改变着创新的格局,大数据时代,闭门造车、大海捞针般的新药靶点开发模式早已行不通,合作共赢是未来的趋势。正如天士力董事长闫凯境所认知的那样:“不同技术之间的交集碰撞迫在眉睫,而这将改变整个行业的研发模式。”他呼吁医药企业之间能合作共享、抱团进步。而如何把目前企業之间普遍的竞争状态转化为竞合状态,也在考验着每一个领袖的眼光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