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制。

四、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实验 (一)五四制实验

1、始于1981年,小学五年制,初中实行四年制。

2、基本做法:调整课程方案,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选用实验教材,加强乡土教材建设);加强劳技教育,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试行初四分流。

(二)六三制实验

1、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的学制改革。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

(一)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创立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986年,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 (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传道者角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

(四)教师职业专业化

1、最初提出的教师职业专业化有两个目标:一是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提高教师的质量。 2、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

(1)教师专业精神。包括教育信念、专业态度和动机、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 二、学生

(一)学生的社会地位

1、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包括: (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无歧视原则;

2、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 6 -

(1)生存权 (2)受教育权 (3)受尊重权 (4)安全权

(二)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 4、依法施教的理念;

5、自我教育的理念;审视自我教育,其过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发展。

第七章、课 程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汉语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是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为《诗经·小雅·巧言》的注疏。

(二)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态: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科书。 (三)几种有影响力的课程理论:P67-68

1、形势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2、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社会中心论; (四)课程的基本类型P68-70

1、学科课程:其特点是分科设置;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选择和安排;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2、经验课程(又称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社会动机、建设动机、探索动机、表演动机);其特点是乡土性;综合性;主体性;经验性。其缺点是片面强调学生的自发性。 3、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其弊端在于一是编写综合性的教材书难度大;二是教师难以胜任。

4、核心课程:既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也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二是主张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的中心课程。对教学内容是以社会为出发点,与经验课程一致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规划学习活动。

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贾克森第一个使用“隐性课程”。 二、课程计划

(一)内容:1、教学科目;2、学科开设的顺序;3、各门学科的教学课时数;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教学大纲:包括说明和本文两部分。 (三)编写教科书原则:

- 7 -

1、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三、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改革 (一)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8次课改开始。其内容主要包括: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2、设置了综合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3、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劳技教育; 4、为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留有空间;

第八章、教 学

一、教学的一般任务

(一)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发展智力是核心,体力是保证) (三)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方向) (四)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

(一)我国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 3、认识的有领导性;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 8 -

5、检查知识;

三、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规定的与实际相关的活动性作业;学生本身的实际;社会实际)

3、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5、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P84-88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分析、比较并提出假设;从事操作,验证假设)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四)国内外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 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1977,上海育才中学。 2、“导学式”教学法:胥长辰提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为主线,优化学习(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 3、快乐教学法:赵来香。 4、合作教学法。

5、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提出。制定教学目标---测试---评价---矫正。 6、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P89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近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2、分组教学制

①能力分组:课程相同,年限不同。 ②作业分组:课程不同,年限相同。 3、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

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但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文纳特卡制(华虚朋)

课程被分为两部分:①按照学科进行(个别教学);②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团体活动)。 (二)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

- 9 -

1. 分组教学:

内部分组: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依据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教学。

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或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

2、特朗普制(综合教学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20人左右)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20分钟/课时)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三者各占的教学时间为40%,20%,40%。 3、小队教学(协同教学):采取两名或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

4、合作学习。其特征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三)中小学教师上课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方法); 2、上课(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布置课外作业;

4、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 五、教学环境 (一)物理环境

1、教室、课桌椅:宽6米,长10米,容纳40名学生为宜;三维操作——水平桌面、改善书写和阅读姿势问题——水平向上15°倾斜、视觉新号和笔记任务——向上倾斜30°~45°。 2、照明:300~500Lux

3、颜色:以行为定向为主——暖色;从事较为安静的活动——冷色。

4、通风、温度、湿度:78、1%的氧和0、3%的二氧化碳;20℃~23℃;相对湿度30%~60%。 (二)心理环境

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1、空间距离;2、交往的频率;3、类似性因素;4、需求的互补;5、能力与特长;6、开朗的性格和仪表、外貌、风度等。 (三)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偏离行为)P98

1. 涵义: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具体分为两类:品性方面的和人格方面的。 2. 教师要做到:

“二要”——要对事不对人;要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

“八不”——不忽视年龄特征;不混淆事实与谣传;不轻于作出结论;不忽视情境因素;不作简单推论;不以感情代替理智;不作主观判断;不投射个人情绪。 六、教学评价

(一)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二)类型:

1、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①诊断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③总结性评价。

- 10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制。四、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实验(一)五四制实验1、始于1981年,小学五年制,初中实行四年制。2、基本做法:调整课程方案,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选用实验教材,加强乡土教材建设);加强劳技教育,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试行初四分流。(二)六三制实验1、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的学制改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nlr11eow8565ja3utx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