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情)。 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2、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这是难点。 【教学设想】

1、介绍评点的基本方法,唤起学生评点尝试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评点赏析。 2、以小组成员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核心活动,让所有同学真正参与进来。 3、对于难点,由教师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仔细揣摩,评点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圣叹这个人吗?金圣叹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我想,同学们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他评点了一部《水浒传》,他还评点了《西厢记》,他的评点精彩、生动、富有独特的见解。今天,我请大家也来当一回才子才女,做一回评点,评点赏析梁实秋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多媒体展示)

1、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一生著述宏富,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三、评点示例(多媒体展示)。 1、 金圣叹评点《水浒》示例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金圣叹评点:文中写情写景处,都要细细详察。如照顾火盆,则明林冲非失火也;只拖一条絮被,则明林冲明日原要归来,今止作一夜计也。 2、评点基本方法小结

选取细节 挖掘内涵 简洁表达 四、学生合作探究,自由评点: (一)、感受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和情感。

1、自读课文,选取人物的细节描写,揣摩这些描写表现了任公先生什么样的的性格、气质和情感,在文字周围空白处作简单批注。 2、分组合作探究,交流评点。

3、教师对照前面介绍的评点方法的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评点进行小结。

明确: 1、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这次演讲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梁启超的演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1

④“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⑤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⑥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2、为什么梁启超的演讲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什么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感情丰沛) 语言: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风趣、博闻强记)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多媒体展示黑体字部分) 3、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叙述中插入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在叙事抒情中展现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 (二)释疑: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他的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名声所掩盖,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2、从文题看“演讲”应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前两段并没有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那么文章前两段讲什么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内容:第1段简述演讲背景,特别强调不少“显宦”与“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都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2段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工整、美观,特别强调读他的演讲稿和听他的演讲相差甚远。 作用:侧面烘托(1、用“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衬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不同凡响;2、以读这篇演讲稿和直接听讲演趣味上的差别,进一步突出强调他的演讲的独特魅力。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这两段的侧面烘托,让人在未听其演讲前,既充满好奇和兴趣,又会产生敬佩之情,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本。) 3、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个字”。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4、我们再次试着为一代大师评改文章,前面已经给他写评语,做旁注。接下来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五、教师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再次探究,使评点中对内涵的挖掘更深。 (一)关于《箜篌引》 1、朗读体会感情 2、解读内容

公无渡河。——劝诫:不该渡,不能渡,这一点甚至连渡河人自己也清楚。 公竟渡河!——质疑:不能渡,最终还是毅然渡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渡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了悲剧。

1

其奈公何!——追思:我们又能对他做些什么呢? 3、问题探究

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任公先生在讲这首诗时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二)关于《桃花扇》 1、简介内容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 2、问题探究

任公先生在讲这处韵文时为什么会有“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这样激烈的表现? (三)总结三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的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 讲《箜篌引》,他想到救国理想的破灭,想到同志的牺牲,心生悲情; 讲《桃花扇》,他为国家的衰亡痛哭流涕; 讲杜诗,他为失地的收复张口大笑。

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无不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源于他满腔的爱国赤诚。而这种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岁就考入清华的天才学子梁实秋,使这次演讲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他还能记忆犹新。 (四)教师对第二阶段的评点进行小结。

评点赏析还要注意知人论世,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经历、遭遇,这样,评点就会更深刻,更精彩。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评点的方式赏析了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性格、气质,还有他的“热心肠”,也就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同时我们看到,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关键是抓细节,于细节的揣摩中见人物性情。 七、【板书设计】

[ 讲《箜篌引》:悲理想破灭

情感 悲同志牺牲] 爱国 热心肠 [ 讲《桃花扇》:哭国家衰亡 ] 热情 [ 讲杜诗: 笑失地收复 ]

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情)。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教学重难点】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2、理解三处韵文、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nhjr5l92p77xpo5846y5ap1c1kz8f00qc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