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 周1课时 年 月 日制定 题 目 教 学 目 的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课型 新授课 重点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难点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教具 教法 多媒体 探究法 一、学习《峨眉山月歌》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许多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3、诗文释义: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 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不舍地去向渝州。 4、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 二、学习《江南逢李龟年》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2、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宅)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3、诗文释义: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优美的歌声。 没想到在一派大好风景的江南,在落花时节又遇见了你。 4、主题: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峨眉山月歌 板 李白 书 江南逢李龟年 设 杜甫 计 教学 回顾 作业 批改 小结 领导 审阅 意见

第 周2课时 年 月 日制定 题 目 教 学 目 的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课型 新授课 重点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难点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教具 教法 多媒体 探究法 一、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约715年—770年),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2、诗文释义: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 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3、主旨: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4、小结: 岑参的这首五绝,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二、学习《夜上受降城闻笛》 1、作者简介: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 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 2、诗文释义: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4、主题: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板 岑参 书 夜上受降城闻笛 设 李益 计 教学 回顾 作业 批改 小结 领导 审阅 意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doc

第周1课时年月日制定题目教学目的课外古诗词诵读一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型新授课重点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难点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教具教法多媒体探究法一、学习《峨眉山月歌》1、作者简介:李白(7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ngda5b13b207lq1bbd16zh7s4eqd201cz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