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学习目
标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3.培养清楚、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能力。
重点: 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二.学法指导
自主写作与综合探究相结合。 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记牢。 叙述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记事容易学,起因经过和结果; 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 事件起因点明白,经过具体写出来; 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容要略写。 倒叙方法变化多,结果提前是妙招; 开头加快多变化,结尾照应好处多。 中间具体叙述事,细节描写要有趣; 过渡照应衔接紧,线索清楚最要紧。 选材要选新鲜事,话语实在感情真; 话不在多而在精,事不在多而在新。 一篇文章一主题,串串事例不离题; 层次分明条理清,详写略写心里明。
三.课前预习
1.请你用三五十字叙述一名家(领域不限,大家熟悉即可)注意分三个层次去叙述,第一层次叙述他的籍贯,出身;第二层次叙述世人对他的评价和有关逸闻趣事;第三层次叙述他的著作,发明及贡献。
2.片段训练要求如下:请你用三五十字叙述本班一位同学或老师,或大家熟悉的一位公众人物(生活中,而非历史上)请将叙述层次设为三层。第一层:肖像描写,突出人物外貌特征;第二层: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第三层:通过一件有代表性的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面貌。
四.课堂探究
(一)记叙文知识回顾:
记叙文就是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评价。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
2.记叙的顺序: (1) 时间顺序
即围绕事件随着时间的进程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所以记叙文常常按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先后,诊次叙述。这种写法称为“顺叙”。
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先写结局,造成悬念,这叫“倒叙”。
在顺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另一些情节,以补充、衬托主要情节,这叫“插叙”。 (2)空间顺序
即按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空间位置变化来组织安排材料,当然这两种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3) 时、空结合
3.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二)思考:
1.为什么要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要 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首先必须把握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素。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不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读者就无法了解文章所叙写的内容,所表现的中心。
2.怎样才能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要写清楚一件事,就要把事情的 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根据中心意思表达的需要和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恰当地安排材料,有详有略,有主有次,而不要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
3.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2)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3)“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三)范文引路:
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陈丽清是大队学习委员,矮矮的个儿,梳着两条短短的辫子,不认识她的人还以为她是个四年级学生。她爸爸妈妈都是医生,她立志长大了要当医生。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我们要学习做个小医生。
随后,我又去和几个女同学说了,蒋苹、邵嘉美她们都愿参加,我们的“小医院”就正式成立了。教室后面的桌子上面挂了一本“意见簿”,抽屉里放着药箱。下课时,同学们正要往外涌,我鼓足勇气,走上讲台,对大家说:“同学们!注意!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通知一下,就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小医院,希望大家来看病。”说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男同学也“哄”地笑开了。
每下了课,我们总是紧张地站在药箱旁边,等着病人,可是一连几天,一个病人也没有。有的男学走过,还扮一个鬼脸说:“小医院,臭医院,连病床也没,还不是新造茅坑三日香。”男同学不来看病,女同学总该来啊!可是女同学也一个不来。一天下课,我和丽清拦住了所有女同学检查,结果发现有人弄破手脚,于是给她们搽上红药水。可是没过几天,病人又没有了,我们有些泄气,就停了下来。
班上有个男同学名叫刘新旦,他个儿高高的,人瘦瘦的,同学们都叫他“长条丝瓜”,平时不声响,不吵闹,不过很会管闲事,好像什么事都和他有关似的。一天,他在操场上看篮球,嘴里叫着:“加油啊!加油啊!”双脚奔来奔去,不知怎么绊了一脚,摔在地上,一
头碰在石块上,顿时血涌了出来,几个同学连忙扶他到办公室去。我们正在跳橡皮筋,丽清对我说:“抗抗,我们去看看他。”我们两个人急忙朝办公室跑去,一边喊道:“喂!快到教室里来,我们有红药水……”他们一听犹豫了一下,就来了。几个同学忙着搬凳子、拿药箱,可热闹了。丽清连忙叫刘新旦坐下,我去打了一杯开水,给他洗伤口,丽清拿红药水给他搽上,又挑了一块最好的纱布,把伤口包好,然后对他说:“好了好了,这几天别去干重活儿,以后天天来换药。”刘新旦“喔”了一声,就飞跑出去了。几个男同学也对他开玩笑说:“小医院真方便,看急诊不要钱。”我们两个长长地舒了口气,心想,总算第一次医好一个“急诊”的病人,而且是个男生。
有几个男同学也来看病了,不是皮擦破就是肉割开。下了课,我们站在药箱旁边,男生走过来说:“给我点儿红药水。”或者说:“快!快!碘酒。”有一次劳动课,大个子俞士林的脚被锄头碰伤了,我们天天给他洗伤口,涂药膏,过了一个星期就好了。很多同学看到我们这样诚恳的服务,也都来看病了。甚至连老是要欺侮女同学的梁治荣、王国宝,也来看病了。不过,有几个调皮鬼也要讽刺说:“瞧,叫女生看病,羞不羞?”[1][1]
这时候,刘新旦就出来管闲事了,“难道医院里没有女医生吗?”这一说,把他们说得闭口无言了。我们的干劲也就更大了。这以后,男同学在我们眼里好像不大凶了。以前,我们班上男女生可分得清啦,互相之间从不讲一句话。上课时,要是女同学的胳臂超过了“三八线”,就会挨上一拳头,于是,彼此就吵了起来。到了下课,女同学趴在桌子上呜呜地哭,男同学见了扮个鬼脸,跳跳走了。可是现在呢?变了样啦,男女同学团结起来了,意见簿上也写满了表扬的话。
一天下午放学,我和丽清正走出校门,几个男同学追上来说:“喂!慢点走,我们和你们说句话。”到底有什么事呢?只见俞士林把手摆到身后,吐了吐舌头,从背后拿出一瓶紫药水、一包牙签说:“这个送给你们。”
有一天,我发觉,班上好些同学都患着湿气,我们马上开了一个会,决心要把同学们的湿气医好。买了治湿气的药水,出了一张布告,请同学快来医治。放了学,好多同学都留下来,叫我们检查有没有湿气。周老师也来看看我们。有几个男同学对周老师说:“周老师,你看,她们多像小医生。”我们听了,心里热呼呼的。
【点评】作者始终扣住题目进行叙述,写“我们学做小医生”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大家的理解、欢迎的内容,最后通过几个男同学“你看,她们多像小医生”的话语,直接照应文章的题目。作者先在文中交代刘新旦“很会管闲事”,以及“我们”医好了“急诊”病人刘新旦的事,所以作者后来写刘新旦面对调皮鬼的讽刺(“叫女生看病,羞不羞?”),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