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教学设计 文本导学 【目标引领】 一、 基础目标
1.掌握词语:别出心裁、琳琅满目、邯郸学步等。
3.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并把握处理两者关系的态度及其意义。 二、发展目标
1.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与缺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2.理解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作用。 3.学习对比论证的手法,加以合理使用。 【过程记录】 一、预习 1.识记字音
慰藉(iè) 载体(zǎi) 有悖常理(bèi) 沉溺(nì) 上乘佳作(chéng)雕塑(sù) 宣泄(xuān) 匮乏(uì) 2.识记字形
别出心裁—才干 以偏赅全—以偏概全 声嘶力竭—厮打—撕毁—歇斯底里 3.识记词义
别出心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琳琅满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原谓所见皆名流。后以“琳琅触目”谓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以偏赅全:片面地根椐局部现象来推论整体,得出错误的结论。
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 匮乏:缺乏
2.预习过程中感到不理解的问题: 二、学习
1.摘抄文中表明中国文化的一些经典语句。
2.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的优点与缺点各表现在哪里? 3.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我们就如何对对待两者差异? 三、质疑
1.思考:重视并弘扬中华民族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文化传统,在全救化进程日益加剧的历史背景下有何作用?
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思考,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渗透(shèn) 载体(zǎi) 有悖常理(bèi) B.玄思(xuán) 沉溺(niè) 上乘佳作(chéng) C.躯壳(é) 慰藉(iè) 处世哲学(chù) D.雕塑(sù) 宣泄(xuān) 日益匮乏(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修养身心 相互交融 惟其如此 吐纳导引 B.声嘶力竭 不可思异 经世致用 地质戡察 C.息斯底里 别出新裁 知足长乐 无足轻重 D.弘扬国威 延年易寿 雕虫小技 以偏盖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们要在宏观的视野下 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并加以比较。
②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精神的 。
③只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 。
④我们不应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 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A.考察 沉醉 误区 统摄 B.考查 陶醉 误区 统治 C.考察 陶醉 错误 统治 D.考查 沉醉 错误 统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式的武术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B.如果一味强调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其结果必然就像邯郸学步一样。
C.有人错误地以为工艺和艺术是属于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雕虫小技,其实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强项。
D.一走进第十届上海国际时装展览会展厅,我们顿觉眼前一亮,各色各样的时装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二)佳句品读 文句: 理由:
(三)文段理解
1.文中加引号的“富矿”比喻什么? 答: 。
2.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艺术和工艺的国度”?(不少于3点)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