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七种常规题型及方法
常规题型及解题的技巧方法 A:常规题型方面
一、一般弦长计算问题:
6x2y2xy例1、已知椭圆C:2?2?1?a?b?0?,直线l1:??1被椭圆C截得的弦长为22,且e?,
3abab过椭圆C的右焦点且斜率为3的直线l2被椭圆C截的弦长AB, ⑴求椭圆的方程;⑵弦AB的长度. 思路分析:把直线l2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和弦长公式求解. 解析:⑴由l1被椭圆C截得的弦长为22,得a2?b2?8,………① 6c22 又e?,即2?,所以a2?3b2………………………….② 3a3x2y2?1. 联立①②得a?6,b?2,所以所求的椭圆的方程为?6222 ⑵∴椭圆的右焦点F?2,0?,∴l2的方程为:y?3?x?2?, 代入椭圆C的方程,化简得,5x2?18x?6?0 由韦达定理知,x1?x2?从而x1?x2?186,x1x2? 55?4x1x2?26, 5?x1?x2?2由弦长公式,得AB?1?kx1?x2?1?46 52?3?2?2646?, 55即弦AB的长度为点评:本题抓住l1的特点简便地得出方程①,再根据e得方程②,从而求得待定系数a2,b2,得出椭圆的方程,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时,常用韦达定理与弦长公式。 二、中点弦长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1,y1),(x2,y2),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y2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x?过A(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1 及P2,求线段P1P2?1。
22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2y12y22 分析:设P1(x1,y1),P2(x2,y2)代入方程得x??1,x2??1。
2221 两式相减得 1 (x1?x2)(x1?x2)?(y1?y2)(y1?y2)?0。 2 又设中点P(x,y),将x1?x2?2x,y1?y2?2y代入,当x1?x2时得 2x?y?y22y·1?0。 2x1?x2y1?y2y?1, ?x1?x2x?2 又k? 代入得2x2?y2?4x?y?0。 当弦P1P2斜率不存在时,其中点P(2,0)的坐标也满足上述方程。 因此所求轨迹方程是2x2?y2?4x?y?0 说明:本题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必须单独考虑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 例2、过点P?4,1?作抛物线y2?8x的弦AB,恰被点P平分,求AB的所在直线方程及弦AB的长度。 思路分析:因为所求弦通过定点P,所以弦AB所在直线方程关键是求出斜率k,有P是弦的中点,所以可用作差或韦达定理求得,然后套用弦长公式可求解弦长. 解法1:设以P为中点的弦AB端点坐标为A?x1,y1?,B?x2,y2?, 2?8x2,两式相减,得?y1?y2??y1?y2??8?x1?x2? 则有y12?8x1,y2又x1?x2?8,y1?y2?2 则k?y2?y1?4,所以所求直线AB的方程为y?1?4?x?4?,即4x?y?15?0. x2?x1解法2:设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k?x?4??1 ??y?k?x?4??1 由?2,整理得ky2?8y?32k?8?0.
??y?8x 设A?x1,y1?,B?x2,y2?,由韦达定理得y1?y2?8, k 又∵P是AB的中点,∴
y1?y28?1,∴?2?k?4 2k所以所求直线AB的方程为4x?y?15?0.
?4x?y?15?0由?2 整理得,y2?2y?30?0,则y1?y2?2,y1y2??30 ?y?8x有弦长公式得,AB?1?k12y1?y2?1?k12??y1?y2?2?4y1y2?527. 2点评:解决弦的中点有两种常用方法,一是利用韦达定理及中点坐标公式来构造条件;二是利用端点在曲线上,坐标满足方程,作差构造中点坐标和斜率的关系求解,然后可套用弦长公式求解弦长. 三、焦点弦长问题: 例3、(同例1、⑵) 另解:⑵∴椭圆的右焦点F?2,0?,∴l2的方程为: y?3?x?2?, ?y?3?x?2??代入椭圆C的方程?x2y2,化简得,5x2?18x?6?0 ?1??2?6由韦达定理知,x1?x2?186,x1x2? 5546. 5由l2过右焦点,有焦半径公式的弦长为AB?2a?e?x1?x2??46 5 即弦AB的长度为点评: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时,通常应用韦达定理与弦长公式,若涉及到焦点弦长问题,则可利用焦半径公式求解,可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弦长问题在高考题及模拟题中经常出现,从理论上讲,利用弦长公式
|AB|?1?k2|x1?x2|?1?k2?/a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中,除个别简单题(本文从略)外,直接利用弦长公式会使问题变得非常繁琐。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系统的总结,给出不同类型题目的解决策略。 一、两线段相等 类型I 有相同端点的不共线线段 例1、(2204,北京西城区二模) 已知定点A(?2,?4),过点A做倾斜角为45?的直线L,交抛物线y2?2px(p?0)于A、B两点,
|BC|、|AC|成等比数列 且|AB|、(1)求抛物线方程;
(2)问(1)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D,使得|DB|?|DC|成立?若存在,求出D的坐标。
策略分析:由于D、B、C三点不共线,要使得|DB|?|DC|成立,只需取BC中点P,满足DP?BC。 由于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性与基础性,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作为练习: 例2、(2005,孝感二模)
?????? 已知a?(x,0),b?(1,y),(a?2b)?(a?2b) (1)求点P(x,y)的轨迹方程C;
(2)若直线L:y?kx?b(k?0)与曲线C交与AB两点,D(0,-1),且有|AD|?|BD|,试求b的取值范围。 类型II 共线线段 例3、直线L与x轴不垂直,与抛物线y2?x?2交于AB两点,与椭圆x2?2y2?2交于CD两点,与x轴交于点M(x0,0),且|AC|?|BD|,求x0的取值范围。 策略分析:不妨设A(x1,y1)在B(x2,y2)下方,C(x3,y3)在D(x4,y4)下方,由于ABCD共线,要使|AC|?|BD|,只需x3?x1?x2?x4,即x1?x2?x3?x4,结合韦达定理可得结果。 二、三线段相等 类型I 正三角形 例 4、(2003,北京春招) 已知动圆过定点P(1,0)且与定直线L:x=-1相切,点C在L上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M的方程; (2)设过点P且斜率为?3的直线与曲线M相交于AB两点 ①问三角形ABC能否为正三角形?若能,求点C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②问三角形ABC能否为钝角三角形?若能,求点C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说明理由。 策略分析:对于本题涉及的正三角形问题,其突出特点是,落在直线上的两个顶点实际是已知的。所以,只需设C(-1,y),根据|BC|?|AB|和|AC|?|AB|分别列方程求y值,判断两个y值是否相等。 例5、(2005,学海大联考六)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1,0)、B(1,0)、P(x,y)(y?0),设AP,OP,BP,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别为???,且??????? (1)求点P的轨迹G的方程; (2)设过点C(0,?1)的直线L与轨迹G交于 不同的两点MN,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E(x0,0)使?MNE为正三角形?
策略分析:设直线L:y=kx-1,由韦达定理求出MN中点F的坐标,再根据kEF?kMN??1,求出
E(3?4k|MN|?|EF|解得k??3。注意代入?验证。 ;利用弦长公式求出|MN|,再根据,0)223?k类型II 共线线段
例6、(2004,广东高考卷)
x2y2??1相交于AB两点,?又与双曲线x2?y2?1相交于CD两点,CD三等分设直线?与椭圆
2516线段AB,求?的方程。 策略分析:实质是|AC|?|CD|?|DB|。当?与x轴垂直时,?方程为x??25241;当?与x轴不垂直时,先由|AC|?|DB|,利用例3的方法,求得k?0或b?0,然后分类讨论求出ABCD的横坐标,利用AB?3CD,得出b??1616和k??。 1325三、线段成比例 类型I 两个已知点一个未知点 例7、(2005,黄冈调研) x2x2x2x2 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2?2?1(a?b?0),双曲线2?2?1的两条渐近线为L1,L2,过椭圆的abab右焦点F做直线L,使L?L1,又L与L2交于点P。设L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由上到下依次为AB, (1)当L1与L2夹角为60?,双曲线的焦距为4时,求椭圆C的方程; (2)当FA??AP时,求?的最大值。 策略分析:F点和P点的坐标皆可求,根据定比分点公式,求出A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即可。 类型II 一个已知点两个未知点 例8、(2004,全国卷) x2 设双曲线C:2?y2?1(a>0)与直线L:x?y?1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 a(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5PB,求a值。 (2)设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P,且PA?12策略分析:设A(x1,y1)、B(x2,y2)、P(0,1),由PA?x1x2?5PB知x1?5x2,于是,x1?x21212?17x2,1252x2,前式平方除以后式消掉x2,结合韦达定理即可求出a。 12注:更一般的,若某直线与圆锥曲线交点AB,且
PA??PB,其中,P(x0,y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