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九章 个性心理概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超常儿童不仅在智力上明显高于常态儿童,而且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态儿童。例如,邹枝玲等(2003)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对小学一年级的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程黎等(2004)采用两种视觉检测时任务比较了8~12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发展变化特点,结果发现超常组儿童的检测时显著地快于常态组儿童,且其发展基本上不受学校知识或经验的影响。我国心理学家查子秀(1995)通过十几年对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和教育实验,总结出超常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观察敏锐、有独创性、求知欲旺盛、兴趣深或广、好胜、自信、有独立性……从这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不难看出超常儿童的心理构成不限于智力、创造力方面,还包含有个性倾向性和特征方面。通过对百余名超常儿童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的整个发展过程的分析总结,可以看到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不平衡的,大致概括出四种不同的类型(见表15-5)。

表15-5超常儿童的发展过程 类型 跃进式 表现 原因分析 幼年表现早慧*,提前入学或插班,此 家庭、学校提供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后稳步超常发展,或从小学、中学至大学有过条件;本人求知欲旺盛,主动积极,具一次或多次跳级,跳跃式前进 V字形 前进式 (或波浪式) 有良好的个性特征 幼年表现早慧,提前入小学或插班;在小 儿童在学校受挫折,积极性受到影学或中学阶段一度表现下降,与常态儿童无异,响;儿童本人贪玩,自控能力差,缺乏经采取措施后,逐渐回升,再次超常出众,稳学习动机;出现某种行为问题;或因病步前进 旷课过多,缺乏信心等 后起式 幼年或包括童年未有超常表现;小学或初 幼年在农村跟老人生活,缺乏早期中阶段,由于某次竞赛或机遇,成绩突出一鸣教育的条件,或由于某个原因表现“开惊人,此后受到重视,稳步上升,发展优异** 窍”较晚 滑落式 幼年早慧,小学或包括中学阶段一帆风 在较复杂环境中不能适应,或遇逆顺,名列前茅,但在中学或大学,由于某个原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我调控能力因,成绩下降,情绪波动或崩溃,不能自拔,差,缺乏耐受力,或由此引起神经衰弱经帮助也无效,发展失去优势 等身体的不适反应 *指经测试认知能力在同龄平均成绩两个标准差以上或智商130以上,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经鉴定为杰出者。

**经鉴别考核达到超常儿童或少年的标准。

超常儿童被一些人称为神童,其实并不神秘。优越的自然素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前已述及,遗传素质对智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儿童的智力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平特纳(R.Pintner)的研究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论断与20世纪60年代布卢姆(B.S.Bloom)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的结论是一致的。布卢姆认为,如果以生活17岁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那么儿童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就已获得了50%,从4岁到8岁获得30%,而最后的20%则是在8~12岁获得的。根据这些研究,可以认为,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智力发展快,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理想的早期教育是超常儿童成长的主要条件。当然,这种教育绝不能是拔苗助长式的、违反儿童成长天性的。

有人认为,超常儿童的优异发展是以身体的不健康或个性的不适应为补偿的。这种看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1921~1927年,推孟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对从幼儿园到八年级的

儿童进行了测查,发现了1 528名天才儿童(他们的平均智商达150),并对他们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他的被试中,死亡、不健康、精神错乱、酒精中毒等情况都低于相应年龄的成人,绝大多数人社会适应良好。他还分别在1939~1940年和1951~1952年对追踪对象进行两种测验,发现不仅他们的平均得分远远超过一般成人,而且这两项测验相隔12年,两次成绩相比有90%的被试智力增加了。可见,“早熟早衰”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

当然,超常儿童今后能否在事业上有不一般的成就,还依存于许多条件。在1950年时,推孟的800名男性被试中,有78人得到博士学位,48人得到医科学位,85人得到法律学位,74人正在或曾在大学任教,51人在自然科学或工程学方面进行基础理论研究,104人担任工程师,科学家中有47人编入1949年版《美国科学家年鉴》。所有以上数字和从总人口中任意选取800个相应年龄的人相比较,几乎大10~20倍甚至30倍。但他也发现全体被试中约有20%的人没有超出一般人的成就,只有不到一半的妇女参加了工作。他对800名男性被试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的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这两组人中,最明显的差异是个性特点不同。成就最大者在谨慎、自信、不屈不挠、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个性品质上,明显地优于成就最小者。其次是家庭背景不同。前者50%的家长大学毕业,家中有许多书籍,家长重视教育;后者只有15%的家长大学毕业。可见,超常儿童能否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活条件及其个性特点。

相关链接:

教学建议

在个性心理结构的教学中,结合人的个性心理整体发展的规律,可对以下内容作补充说明:在个性的整体发展中,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的内部矛盾是个性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条件对个性发展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起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主要途径,自我意识对个性发展起监督调节作用。

这一章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教与学的难度较大,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PQ4R学习方法(预习、提问、阅读、复述、回忆、复习),把指导学生自学与教师的课堂讲授相结合,也可辅之以讨论法。

第九章 个性心理概述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超常儿童不仅在智力上明显高于常态儿童,而且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态儿童。例如,邹枝玲等(2003)以选择反应、图形匹配、心理旋转和抽象匹配为基本认知任务,对小学一年级的超常和常态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超常儿童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程黎等(2004)采用两种视觉检测时任务比较了8~12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发展变化特点,结果发现超常组儿童的检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n25m008qn3ef8l940oa3cwgi893aj006f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