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独立性和自主性 D、开放性和实践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8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以自主选择为原则的。接受按课程标准进行的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义务和责任,有一定的强制性。但课外活动的参与与否,参加哪一类活动,这些都是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各方面的条件来自主选择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不同水平的活动进行选择。
30.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7章>第3节>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B 【解析】:
他律阶段的儿童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处于权威(他律)阶段。
31.( )是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即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A、功能固着 B、原型操作 C、原型执行 D、原型定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6节>技能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
32.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
门规范、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标志着教育学科规范、独立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关于这道题目,其实主要就是一个时代背景的问题。《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1632年)。
《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这本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
33.“藏息相辅”即主张( )。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
“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比喻教学中,要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4.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6节>知识的学习
【答案】:D 【解析】:
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 35.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B 【解析】: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这种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6.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的新式学校——“泛爱学校”,按照( )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
A、加涅 B、布鲁姆 C、奥苏伯尔 D、卢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
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创始人是巴西多,他按照卢梭的教育观点,提出了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等极富新意的办校设想,泛爱学校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直观,学生常在游戏、表演、诵读、交流、心算等活动中学习。
37.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为( )。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7节>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C 【解析】:
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 38.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39.芳芳在考试的时候,一般都是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调节策略 D、求助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C 【解析】:
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①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②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等;③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题干中“把难题放一边,先把容易的做完”的策略调整了做题顺序。属于调节策略。
40.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属于( )。
A、综合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3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答案】:B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