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温低于12?时,蝌蚪即趋于冬眠状态,不吃不动,潜于水底石缝或草丛中,越冬时水深保持20厘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如发生水表面结冻则应将冰面敲破,以使水体有一定的氧气交换,不至于使蝌蚪窒息死亡。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15厘米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也应有塑料薄膜加盖保温防冻措施,室外的池,晴天可掀开薄膜让阳光照射,晚上封盖。冬眠一般不需喂料,气温回升,蛙就会上来活动,并有摄食能力,此时应给少量饲料,以增强蛙的体质。越冬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防御敌害,防止水质变坏。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各种加温或保温设备,如温室、热水管道等,或者利用温泉水、工厂余热水来提高池水温度,蛙可不冬眠而继续活动、摄食,以利加快其生长,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当年养成商品石蛙。
5.5. 石蛙的运输
5.5.1 蝌蚪的运输:从蝌蚪孵出后20-25天到后肢开始长出这段时间内都可运输。可殖用木桶、塑料桶、帆布桶装运,桶内装一部分水,途中每2-3小时加水1次,1天换水1次即可。换水量只换去三分之一的水,新老水温差不宜超过5~C。装运密度为100-300只,升水。运输途中保持平稳,不可有较强的振荡,容器上口加透气的盖,以防日光直射。远距离运输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既方便又安全。
5.5.2 幼蛙的运输:幼蛙运输宜在9月气温低于25?或雨天进行。装运工具以通气的箱、竹篓、平底容器为妥,淋湿,予先垫入湿水草或湿海绵,然后将蛙分别放在草上,或直接装入网袋中,放入容器,要求遮光、透气,装运密度以不拥挤为原则。如运输数量多,气温较低时,箱运可重叠2-3层。运输时要快装,快运、快下池,途中要注意淋水,以保持幼蛙皮肤湿润,换水或淋水不可用含氯的自来水。井水、泉水或瓶装矿泉水皆可。
5.5.3 成蛙的运输:成蛙运输方法和幼蛙运输相仿,但为了避免挤伤蛙体,可将箱内隔成小格,再将蛙放人多个蛇皮袋中,分别放人各小格中运输。
6 石蛙常见病害的防治
人工养殖石蛙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危害有疾病、毒物和天敌。
6.1 蛙病病因分析遇到的主要危害任何蛙病的发生,都是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与蛙体自身反应特性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力又随着环境不良因素的增加而增强。环境恶化,蛙体抵抗下降,某些致病菌可以从腐生转变为寄生(如孤菌、气单胞菌),毒力加强。所以蛙病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体的质和量,还取决于环境质量和蛙体的抗病能力,故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是防治疾病的前
提。
6.1.1 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水环境中除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外,多数是兼性致病菌。平时,蛙常与环境中的孤菌、粘菌、假单胞菌和氧单胞菌等兼性致病菌接触,虽有感染机会也不会发病,但随着环境的恶化,抵抗力的减弱,这些细菌由不致病转化为致病。
6.1.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不但影响石蛙,也影响致病生物。假如我们满足石蛙所须的环境条件,就可增强石蛙的抵抗能力,相对消弱致病生物的侵袭能力。其中水的温度、酸碱度(pH值)、盐度、溶氧量、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气体,汞铅等重金属,以及农药等,可以直接造成石蛙致病或致命。
6.1.3 饲养管理因素:在石蛙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往往引起发病与死亡。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投饵不科学(腐败变质、饥饱不匀,缺乏某种微生素、矿物元素所致的代谢疾病等)。
6.2 预防蛙病的基本措施
6.2.1 建造蛙场时应符合防病条件:?在建蛙场前,首先应对供水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必须水源充足,水的理化特性适合石蛙生长,水中不含有病源,附近没有污
染源,水中没有或较少含有病源。?在设计进、排水渠道时,应使每只蛙池能独立地从进水渠进水,并能直接将池水排入水沟,不可造成蛙池串灌现象,这有利于防止蛙病蔓延和防治疾病。?如能建造一个蓄水池,使水在其中沉淀、净化或进行水质消毒处理,那就更理想了。
6.2.2 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技术:?尽量就地繁殖蝌蚪和培育幼蛙,避免因从外地运来蝌蚪、幼蛙时将异地蛙病带人。?合理密养,做好“四定”投饵是增强其抗病力,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四定”投饵在实践中,还应根据季节、气候、蛙的摄食翠生长情况等适当调整。?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蛙池环境卫生,
勤巡池,发现病性及时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和蔓延。?捕捉、搬运、放养时应细心操作,防止蛙体受伤。?加强越冬期间管理,注意水质和温度变化。并尽量缩短停食时间。?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
6.2.3 控制和消灭病原:?建立检疫制度。?彻底清池消毒。?对蝌蚪、蛙体、工具、食物进行消毒。?坚持蛙病流行前的预防。
6.3 常见疾病的防治 6.3.1 蝌蚪的病害及防治 (1)车轮虫病
症状是体表及鳃的表面呈现有青灰色斑,或尾部发白,这是由患病蝌蚪分泌的粘液和坏死表皮所形成的,此病以5-8月流行最盛,且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虫体寄生鳃上时,使呼吸困难,浮于水面,进而大批死亡。其病因是寄生了原生动物车轮虫所致。防治方法:?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控制放养密度,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可预防病发生。?治疗可用0.5mg/L硫酸铜和0.2mg/L硫酸亚铁合剂(总量浓度为0.7mg/L)全池泼洒。
(2)气泡病
症状是腹部膨胀如球,失去平衡,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抢救则造成死亡。多发生在水温高、池水氮素量高的水泥池,使蝌蚪气体交换失去平衡,肠内、鳃、皮肤的血管内含有过量气体。防治方法:?最有效是换水,首先将病蝌蚪移人水贡清新的水域中暂养1-2天。?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注清水一次。?用1-1.5mg/L盐水全池泼洒。
(3)水霉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如旧的棉絮状的白毛,常在池边缓慢游动。当引起任何外伤之后,伴随蝌蚪拥挤而传染开来,因为霉菌能分泌一种水解酶,使伤口难以愈合,使蝌蚪焦燥不安,食欲减退,衰竭死亡。此病以冬末和梅雨季节流行最盛,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操网、转运操作尽量仔细,万万勿使蝌蚪受伤。?用红霉素0(05-0.01mg/L,全池遍洒。?用1.4-3mg/L五倍子全池泼洒。?可将蝌蚪放人5mg/L的孔雀石绿溶液中浸洗15-20分钟。或放在二十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洗30分钟。
(4)胃肠炎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周围红忡,此病发生快、危害大,常发生在前肢长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发生变化时,防治方法:?放养蝌蚪前对池子用生石灰彻底消毒。?饲养过程,定期(满15-20天)对饵料台及周围用8-10mg/L漂白粉消毒。?发病蝌蚪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水浸洗15-30分钟。?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及专用蛙药拌料口服
(5)出血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腹部尾部有出血点或斑块、肛门周转发红,在水面打圈,数分钟后下沉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出后肢的蝌蚪。防治方法:?每2万只蝌蚪用120万单位青霉素和100万单位链霉素浸泡半小时,效果显著。?0.1mg/L红霉素全池泼洒。
(6)烂鳃病
症状是鳃丝腐烂发白,俗称烂鳃,呼吸困难,迟缓地游于水面。该病还因感染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症状和不同称呼的病名,如导致鳃腐烂发白称烂鳃病,导致体表皮肤有大小不一白斑的称白斑病。防治方法:?20mg/L浓度的生石灰浆
全池泼洒。?0.07-0.1mg/L畜禽用红霉素(每克含100万单位)化水全池泼洒。 6.3.2 幼蛙与成蛙的疾病防治 (1)红腿病
症状是患病蛙后肢无力,发抖,腹部和腿部皮肤发红,肌肉呈点状充血,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5日内死亡,病危害大,传染快,可造成大批死亡。常在养殖密度大,水质条件差的池中发生防治方法:?定期进行池水消毒,改善水质条件,能有预防效果。?病蛙用10—15,的食盐水抹擦患部可治愈。?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1.4mg/L?用30mg/L高锰酸 钾溶液浸洗5-10分钟,然后注射庆大霉素(4万单位)2-4ml,次日再重复治疗一次。?用20mg/L呋喃唑酮浸洗20-30分钟,均有一定的疗效。?可用氟哌酸拌料口服或浸泡。
(2)胃肠炎病
症状是胃肠鼓气,腹胀。病蛙身体瘫软,无力跳动,常发生在春夏和夏秋之交,容易传染,造成死亡,防治方法:?每日清除残渣,经常洗刷饵料台,勤换水,每星期全池遍洒漂白粉一次,使池水的浓度为lmg,L。?病蛙用万分之四的盐水浸泡15-30分钟,有一定疗效。?人工填喂胃散片日喂2次,每次半片,3-4日可治愈。?可用10-15mg/L氯霉素药浴。?内服酵母片。?在饲料中加2,的氯霉素或其他胃肠抗菌素药物。
(3)烂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