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加强先进行政文化建设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有利于增强政府能力,从科学管理上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能为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从体制上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中,行政道德在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所体现的功能主要有五点,包括:通过对行政管理工作分清是非、树立榜样,为行政人员的行为以及社会道德起到导向作用;通过行政道德榜样为行政人员的人格完善和道德水平发展起到激励作用;通过以善恶标准评判和规范行政管理行为起到规范作用;通过对不符合行政道德的行为进行劝阻或示范而使人们“择善而从”,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对那些行为已偏离或超越行政道德规范但尚未触犯法律的行政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起到促进转化的控制作用。
1.3行政文化的发展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从中国的行政改革实践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文化改革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相当强劲。2008年,中国对一系列非常事件的处理,都检验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汶川大地震和全球金融风暴中政府行为的表现最引人注目。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以迅速、高效、透明、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令世人称道。党政最高首脑打破行政常规,以最快的速度公开表态,并身先士卒,迅速飞赴地震灾区,还把“半个国务院搬到了灾区”,亲自部署和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全国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部署,听从指挥和调动,纷纷和灾区建立了对口扶助关系。国家为普通民众举办国殇;救灾款物由五部委全程监管;暂缓上调地震重灾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启动灾后重建用地审批快速通道;开出“抢”字头救灾列车;中央国家机关减少公用经费用于救灾;放宽地震孤儿收养条件……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非常行政举措,
5
体现出中国政府行政运作的空前高效和灵活。没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样的中国式的行政文化,政府要采取运用如此重大的行政方针,几乎是不可能的。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家孔子创立了“中庸之道”,此道成为两千年来影响中国人思想文化的儒家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所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正也,指天下之正道;庸者,用也,常也,指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即“用中为常道”,提倡不走极端的行为,故此也称之为“中正之道”。《礼记》解释中庸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实际上就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优化决策之道,广泛适用于人们的行为方式、日常生活、经济活动、工程设计、治国安邦。中庸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我们从人类历史进程中可以发现,凡是社会发展取得进步的,都是由于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中庸决策之道而取得的;凡是喜欢走极端的行政行为大多归于失败。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中,中庸之道足以成为处理一切行政体制问题的共性优化决策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或许能够从文化思想的层面,帮助我们创新行政文化,寻找到破解世界行政管理最佳方式的途径。
第二章 行政文化对行政体制改革的的影响及其发展方向
2.1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行政活动领域即表现为行政文化。行政文化是与行政相关的文化,它包含人们行政行为的态度、信仰、感情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方式和行政习惯等,具体来说包括人们的行政观念、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理想、
6
行政道德、行政心理、行政原则、行政价值、行政传统等。行政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复合的文化,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习惯等。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行政活动培育出不同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一旦形成则具有不少相对稳定的特性。行政文化的形成及其特性决定了行政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其影响是巨大持久、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方面。
2.1.1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任何特定的行政活动无不受到行政文化的制约,无论是行政决策还是行政执行都是如此。行政文化通过人们行政心理、行政意识、行政思想、行政习惯对行政行为发生作用。行政文化对行政行为的影响是全面的、直接的,不仅影响行政决策是否果断、科学、可行,而且影响行政执行是否快捷、完整、灵活。具有自觉行政意识和进取行政思想的人,能够成为当机立断、独立思考的决策者和坚定、灵活的执行者;反之,则成为优柔寡断、固步自封的决策者和僵化、拖拉的执行者。开放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的行为具有开放、民主、效率倾向;相反,封闭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则会使决策者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思想僵化。民主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的决策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相反,专制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专横武断,刚愎自用。晦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会使决策者心胸狭隘,玩弄权术,争功讳过,造成行政风气腐败;相反,明朗型的行政文化氛围则会使决策者胸襟开阔,宽宏大度,公平正直,坚持原则,从而形成廉正健康的行政风气。当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判断决策者和执行者的
7
标准是不同的。但无论评价标准如何,行政文化对人们行政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
2.1.2对行政观念的影响。
行政文化对人们行政观念的影响是长远的、深层的。行政文化作用于行政活动往往是通过行政人员的观念、信仰、习惯来实现的,行政人员是行政活动的主体,在行政活动过程中,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人员的观念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社会成员进入行政活动领域后,不可避免地带有原有行政文化影响下各种积极或消极的因素,并在一定的行政体系内和具体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特定的思想观念。如官僚主义,高高在上,遇事推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政不廉,任人唯亲等行政观念很大程度上与封建的等级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等行政文化氛围有关。
2.1.3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行政文化从多方面影响行政体制,这种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复杂的,通过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民族特性、文化心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等对行政体制发生作用。封闭的地理环境,落后的社会制度,较低经济水平下形成的崇尚权威,注重人治,讲求等级制的行政文化会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相反,开放的地理环境,先进的社会制度,较高经济水平下形成的崇尚民主,注重法制,讲求平等的行政文化会产生民主色彩地方分权的行政体制。守旧、惰性、注重形式的行政文化会产生低效率的行政体制;相反,进取、勤奋、讲求实效的行政文化会产生高效率的行政体制。
总之,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以致有人称之为“行政的非正式组织”,行政文化通过行政行为、行政观念、行政体制对任何特定的社会行政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直观的、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多
8
样的、潜在的过程。
2.2中国现代行政文化存在的消极影响
中国现代行政文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行政文化,这既是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现代的延续,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结果。近代以来,西学东渐,随着欧风美雨的荡涤,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锲合,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融合。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是典范,他们尽力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又力排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在反对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同时,强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如大同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自强不息思想和谐地融合成一体,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构建了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基本框架。曾以璀灿而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行政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既有统一性、严密性和实用性特点,又有专制性、封闭性和保守性特点,使中国现代行政文化在继承古代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行政文化的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封闭而不开放。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古代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东临大海,西为高山沙漠所阻隔,中国古代文化几乎是在少有外来文化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文化的封闭导致了很少向外开放,无法知道外界的信息,行政观念数千年一脉相承,行政体制世代相袭。
排异而非兼容。行政文化的封闭与行政文化的排异心理是分不开的。在中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