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第一轮
1. 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
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讲授新课)
3. 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
高道德认识的方法是(说理教育法)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
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使儿童适应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教育具有社会性)
2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发展起来后,提倡培养百科全
书式人物的是(培根)
27.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
思维或道德推理是(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28. 杜威认为(学校和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在(1966年)
5. 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
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 6. 教学过程式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
程)
7.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马卡连
柯)的基本教育原则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
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9. 涂尔干认为,德性的要素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
(意志自由)
10.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11. 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12. 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 1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
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4. 教育承担着(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
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
15. 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
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观察学习)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
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日本)
17. 学校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活动)
18. 在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作为必修课,
这是教育内容受(文化传统)制约的标志。 19. 科学(间接)对教育发生影响。
20. “谁想经济得到发展,谁就必须先办教育”这是(日
本)总结的经验。
21. 德育在个体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是(定向、动力) 22. 德育的对象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其任务是提高全国各
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水平,这是我国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
23. 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是
(裴斯塔洛齐)
24.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25. 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
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道德教育应通过社会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
29. (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
德修养的自我表现。
30.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继续教育)
31. 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可视为最早
的(学科课程)
32.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
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职业)
34.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个体因素)
35. 教育、教学要求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
的(阶段性)
36. 自1983年以来,我国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提出了多种观点和模式,研制了大、中、小学德育大纲,并具体运用(螺旋循环说)进行了实验。 37.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普及性)
38.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 39. 课程设置的最终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 40. 提出“一般发展”理论的教育家是(赞可夫) 41.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旧式劳动分工) 42. 学校的出现标志着某种教育形态的形成(形式化教
育)
43. 《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一书的作者是(杜威)
44.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
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这反应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45.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教育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
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教育影响”。这种德育原则称之为(平行教育原则) 46. 根据赞可夫的研究认为,“一般发展”以(智力)为
核心
4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实践活动)
48. 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49. “白板说”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观点中的(外砾
论)
50.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51.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和福禄培
尔)
52. “四有、两热爱、两精神”当作我国教育目的的最新
表述的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53. (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54. 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5.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
性)
56. 社会本位论主张,在确定教育目的时,应根据(社会
需要)来确定
57. 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性质的是(社会
历史条件)
58.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
59. 持“教育目的正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
观点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60. 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是(浑融)
61. 从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和知识价值论出发,提
倡学习实用科学知识的是(斯宾塞) 62. 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63. 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
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64.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65. 我国《教师法》规定,具备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是(必
须是中国公民)
66. 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反映了青年在认识
上出现的(心理失衡)问题
67. 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
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道尔顿制)
68.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
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69. 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第一次把中小学的学制规定
为“六三三”制的是(壬戌学制) 70. 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是(德国) 71. 实施回归教育最显著的国家是(瑞典)
72. 我国正是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壬寅学制) 73. 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
74. 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权威的
时候,说明他处在道德发展的(第四阶段)
75. 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
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76. 杜威集中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是(《教育中的
道德原理》)
77. 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砾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78. 20世纪初,创立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为教育学研究提供新方法,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科学化的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是(梅伊曼和拉伊)
79. 我国1982年《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
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80. 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的教育家为(赫尔巴
特)
81. 社会学习论者的研究表明,受到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对
儿童具有(替代强化作用)
82. 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8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
84. 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是在(封建社会教育) 85.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巴班斯基) 86. 解放前倡导并积极投身农村新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
(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
87. 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
88. 教育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神话起源说)
89. 下面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
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90. 教育不仅需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
之力,而且力图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和充分发展,表面教育(对人的力量发挥),不断提升人的地位。
9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92. 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
为(广义课程)
9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否认
了(教育的社会性) 94. 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者)
95. 在(周朝)时,中国就有了序,校等学校教育机构 96. 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制度以(唐朝)最为完善
97.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
巴特)
98. 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学记》) 99. 美国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是(心理起源说) 100. 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被称为(品德
形成过程)
101. 组织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帮助领会知识) 102. 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属性是(普通教育)
103. 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其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
的五步教学法,这五个教学法阶段是(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104. 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
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育制度被称为(道尔顿制)
105. 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主知主义)
106. 古代印度享有最优良教育特权的是(僧侣祭司) 107. 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
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班杜拉) 108. 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思想教育)
109. 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明确提出“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
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是(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110. 在道德教育中强调教师中心说,重道德灌输的是(涂
尔干) 111. 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康德) 112.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生长) 113. 规定学制年限长达26年的学制是(葵卯学制) 114. 教育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大教学论) 115. “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
生活经验”这是(原始形态)的教育特征
116.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著的《教育学》对新中国建
国初期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117. 世界最早在大学中讲授《教育学》的是(康德) 118. 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性质的是(社
会历史)
119. 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
程应该以(经验)为中心
120. 历史上首先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
(培根)
121. 在课程内容体系中,属于课程总体规划的是(课程计
划)
122. 杜威的教育理论主张属于(现代教育派) 123. 杜威主张(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来进行)
124.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
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125. (未来)是青少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26. 裴斯培洛齐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林哈德与葛笃
德》)
127.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主张属于(传统教学派) 128.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清末)
129. 全民教育偏重于普及教育,而终生教育倾向于(继续
教育)
130. 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
(《论演说家的教育》) 131. 近代中国(孙中山)提出“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
方针,以达到儿童个性的发展。
132. 最早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
家(勒图尔诺)
133.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的(目的性) 134. 与义务教育最接近的概念是(强迫教育)
135.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
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个体自信和努力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13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
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学监控能力)
137.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能力分组、作业分
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138. 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
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39. 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
适用性)
140. 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 141.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142.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
效率)
143.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
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论语》)
144.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教育能力) 145. 1986年7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
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十分重视的课程教学主要是(国家课程)
146.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
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就是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
147.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
率)
148.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
所以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情感陶冶) 149. 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
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50. 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尝
试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人是(亚里士多德) 151.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学科
专业素养)
152. 班主任接管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
哪些工作。(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153.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154.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不包括(学生性格) 155. 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
喻体现了什么。(间接经验以学习直接经验为基础) 156. 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
理》)
157.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158. 英国学校中出现“导生制”是在(19世纪)
159. “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是哪位
思想家的名言(卢梭)
160.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涉及教学进程)
161.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
模式)
184. “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
出孝子”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的(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
162.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中,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
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的评价模式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163. 作为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的矛盾
运动,是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164.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
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
165. (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是对
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16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榜样法)方法 167. 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
度”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68. 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以下哪个属于了解和研
究学生个人的内容。(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
169. 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提出发展关键
期的概念。(不平衡性)
170. 劳动技术教育不同于劳动教养,它包括(传授劳动知
识和劳动技能)两个方面的教育。
171. 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
家的教育》
172.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
的最高理想
173. 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夸
美纽斯)
174.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反映
了人的(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 175.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人人关系)
176. 能对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科学技术)
177.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
178. 参观、游览活动属于中学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中的(群
众性活动)
179. 以下哪项不是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保证学生
的身体正常发展,培养健康和生气勃勃的一代) 180. 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课程是活动)
181.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
的(条件)
182.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赞可夫)
提出来的。
183. 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
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认知
185. “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少年期) 186. 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
别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187. 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
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88.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
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89. 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
特征,这个特征出现的时期是在(少年期) 190. 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做出深层次分析并触及了课程
实施实质的是(古德莱德)
191. 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柏拉图) 192.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来自于(《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193. 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优良品德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教育始终具有(教育性) 194.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