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体解剖学》课件生物化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物化学】复习

名词解释

1. 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2. 酶:酶是生物催化剂,它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特异的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3. 糖异生: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4. 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值时,蛋白质分子解离形成的正负电荷相等,静电荷为零,此时蛋白质成为两性离子,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5.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6. 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各种代谢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以便其随胆汁,尿液排除的过程。 7. 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

8. 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9. 复制: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称为复制。 10.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体液中的缓冲体系的缓冲作用和肺、肾的调节作用,排除过多的酸或碱,从而维持机体PH值内环境的稳定,称为酸碱平衡。

11.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从头合成是指以一些简单前体物质(氨基酸、一碳单位、二氧化碳和磷酸核糖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12. 转录:转录是在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下进行的,以单链DNA为模板,NTP为原料,遵循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与DNA链互补的RNA链,此过程即为转录。

13. 翻译:遗传信息储存于DNA分子中,通过转录生成mRNA,由mRNA传递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因此,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也称为翻译过程。 14.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5. 联合脱氨作用: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偶联进行的反应叫做联合脱氨基作用。

16.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2H,经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所释放的能量驱动ATP合酶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ATP生成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17.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大量ATP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18. 脂肪动员:脂肪组织的甘油三脂由甘油三酯脂肪酶催化水解,

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被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线粒体是人体的动力源?

答:体内ATP的生成方式只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而主要产生ATP的部位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只在线粒体中发生,所以线粒体是人体的动力源。

2.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答: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经肠道消化吸收(主要来源),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等。

血糖的去路有氧化分解供能(主要去路),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当血糖浓度超过8.89-10.00mmol/L时,葡萄糖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

3. 简述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答:来源: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所生成的氨(主要来源) 2)肠道吸收的氨

3)肾脏的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谷氨酸与氨

去路:1)在肝内合称尿素,随尿排出体外。

2)谷氨酸与氨在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下生成谷氨酰胺 3)合成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

4. 简述体内水的来源与去路?

答:体内水的来源:1)饮用水和其他饮料 2)食物中的水3)代谢水:蛋白质,脂肪,和糖等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产生的水分。

去路:人体水的主要排除途径是尿液、粪便、肺的呼吸及皮肤的蒸发。

5. 简述肝昏迷的发病机制?

答: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尿素合成发生障碍,加上血糖来源增多,血氨浓度增高,氨进入脑组织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及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其含量减少,三羧酸循环周转率降低,ATP生成减少,致使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功能障碍,这种由于肝功能障碍而引起脑部功能障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称为肝昏迷。

6. 简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1)ADP/ATP比值的调节 2)激素的调节 3)抑制剂的作用 7. 简述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答:

8. 简述蛋白质变性及其临床应用? 答:

9. 简述血浆酶蛋白如何分类各有何种生理功能? 答: 10.

简述

答:

问答题:

1. 阐述两类胆红素的区别? 答:

理化性质 常见其他名称 结合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与重氮试剂反应 溶解性质 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经肾随尿排出 能 2. 阐述竞争性抑制剂及其特点?

答:竞争性抑制中,抑制剂(I)与酶的底物(S)结构相似因此它与底物分子竞争地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

不能 迅速、直接反应 水溶性 小 脂溶性 大 缓慢、间接反应 结合 未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血胆红素、游离胆红素 不结合

3mwvu109cq7f2vc1v0ey6gjog0oh7b0065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