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题型专练]

不定项选择

1.在探究SO2性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通入NaOH溶液中,产生倒吸现象,说明SO2极易溶于水 B.SO2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C.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浅,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溶液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BaSO3沉淀生成

解析 A项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是SO2与NaOH反应,A错误;B项发生的反应为SO2+Br2+2H2O===2HBr+H2SO4,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B错误;C项SO2被酸性KMnO4氧

2-,化为SO4体现的是SO2的还原性,C正确;D项SO2与H2O生成H2SO3,提供酸性环境,2-

溶液中的NO-3将SO2氧化成SO4,故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D错误。

答案 C

2.在检验用FeCl3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线路板后所得废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废液不呈蓝色,说明废液中不含Cu2

B.向废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Cl C.向废液中加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说明废液中含有Fe3

D.向废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废液中含有Fe2

解析 溶液不呈蓝色,有可能是Fe3+的颜色掩盖了少量Cu2+的颜色,不能说明没有Cu2+的存在,A错误;B项为Cl-的检验方法,B正确;C项实验现象说明发生了反应2Fe3++Fe===3Fe2+,C正确;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说明不含Fe3+,加氯水后变红,说明Fe2

+被氯水氧化为

Fe3+,D正确。

答案 A

3.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还原性

B.久置的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未变质),加入少量酒精,沉淀消失,说明酚酞易溶于酒精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KI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四氯化碳层呈紫色,说明白色沉淀为CuI2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解析 A项中的反应为:ClO-+Cl-+2H+===Cl2↑+H2O不能说明硫酸具有还原性;C项中CCl4层呈紫色说明有I2生成,I-被氧化,则Cu2+被还原,白色沉淀为CuI;D项中没有加碱中和硫酸,无法判断是否水解。 答案 B

4.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将10%的硝酸铜溶液加热蒸发可变为20%的硝酸铜溶液 B.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搅拌、过滤,滤液中c(HClO)将增大

C.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向浓度均为0.1 mol·L

-1

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Cu(OH)2沉

淀,说明Ksp[Cu(OH)2]<Ksp[Mg(OH)2]

解析 由于硝酸铜水解生成易挥发的硝酸,加热蒸发会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A错误;B项中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

HCl+HClO,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平衡

正向移动,正确;C项中原溶液中可能有Fe3+,错误;D项说明Ksp[Cu(OH)2]<Ksp[Mg(OH)2],正确。 答案 BD

5.下列实验能够实现预期目的的是( )

A.在一盛有2 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10%的NaOH溶液,再加入1 mL 乙醛溶液,煮沸后可以看到砖红色的Cu2O沉淀

B.在一试管中滴入10滴溴乙烷,再加入1 mL 5%的NaOH溶液,加热后滴加AgNO3溶液,可观察到浅黄色AgBr沉淀

C.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无任何现象发生,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

该溶液中存有SO24

D.向氢硫酸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发生反应H2S+CuSO4===CuS↓+H2SO4,说明弱酸溶液的酸性有时会比强酸溶液的酸性强

解析 A中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碱不足;B中要加酸酸化,在酸性条件下反应。D项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特例。 答案 C

6.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B 已氧化变质 C +验证氧化性:Fe3>I2 -

实验目的 检验CH3CH2Br与NaOH实验方案 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取上层溶液,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红色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液体是否变成紫色 检验乙醇与浓硫酸共热D 是否产生乙烯 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 ℃,所得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解析 水解后的上层溶液应先用HNO3酸化,除去过量的NaOH后,再加AgNO3溶液,A

2+3+,错误;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NO-不能证明Fe33在酸性条件下将Fe氧化成Fe+是原先被氧化所致,B

错误;D项得到的气体中含乙醇蒸气、SO2,这两种气体均能被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D错误。 答案 C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B C AgCl沉淀中滴入稀的KI溶液 铝箔插入稀硝酸中 有黄色沉淀出现 无现象 AgI比AgCl更难溶 铝箔表面被HNO3氧化,实验操作 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现象 解释或结论

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D 石蕊试纸上 解析 过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A项现象描述和结论错误;由于AgI的溶解度远小于AgCl的溶解度,所以AgCl沉淀中滴入稀的KI溶液,沉淀会变成黄色,B项现象描述及结论均正确;Al在稀硝酸中不发生钝化,C项现象和结论错误。 答案 BD

8.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Ba(NO3)2溶液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B 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 在镁、铝为电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的C 原电池装置中 向1 mL 1%的NaOH溶液中加入2 mL D 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 mL有机物Y,加热 -解析 A项,SO23离子干扰;B项,酸越弱,浓度越大,放出H2的速率越快;C项,Mg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解释或结论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24 -HA放出的氢气多HB酸性比HA强 且反应速率快 金属活动性:Al镁表面有气泡 >Mg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Y中不含有醛基 的活动性大于铝,不能根据该原电池判断;D项,配制Cu(OH)2悬浊液,应使碱过量。 答案 B

[对点回扣]

1.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离子以及排除措施

待检离干扰离子 排干扰措施

子 2-2-SO4、SO3 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加稀硝酸酸化 加稀硝酸酸化 加盐酸酸化 加盐酸酸化 加盐酸酸化 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试液中 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Cl- 2-CO3 OH- 2- CO32- SO42- SO3Ag+ 2- SO32- CO32- CO32- SO3灰水变浑浊 (2)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如在SO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CO2,可设计如下检验思路:品红试液检验SO2→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品红试液检验是否除尽SO2→通入石灰水检验CO2。类似的,还有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SO2等。 2.物质性质探究的常见方法

(1)证明酸性:①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②与Na2CO3溶液反应;③与锌反应等。 (2)证明弱酸或弱碱:①证明存在电离平衡;②测定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③测量稀释前后的pH变化。

(3)证明氧化性:与还原剂(如KI、SO2、H2S等)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4)证明还原性:与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溴水、浓HNO3等)反应,产生明显现象。 (5)证明某分散系为胶体:丁达尔效应。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 下篇 专题三 微题型十二

[题型专练]不定项选择1.在探究SO2性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通入NaOH溶液中,产生倒吸现象,说明SO2极易溶于水B.SO2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C.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浅,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SO2通入Ba(NO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mwlg6dg1t03ypi6bk157e16g2f50200ot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