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分析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因此,我们应看到家庭教育既指家庭中年长者对儿童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智力开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与传授,也是父母等家庭中的年长者与儿童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不光是长辈单方向的传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眼、用心的学习着长辈待人处事的做法、劳作生活的习惯与技能。父母的长期外出,这样的受教育机会在留守儿童这里几乎消失了。没有见过父母对待祖辈的孝顺,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怎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机会与父母到田间地头去辛勤的劳动,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没有感受过父母给予的爱与亲情,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给予他人爱与关心。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与外界接触交往机会少,有一定抑郁心理,性格内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与同学在一起总是听别人说,感觉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较强,内心比较敏感,往往因一点小事而有强烈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极,对别人批评教育接受认可程度不够,甚至产生对抗行为。据调

6

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乏,有些学生受不良影视影响,一旦受到不良因素诱导,不谙世事,对社会充满新鲜好奇的儿童少年很容易干出危险出格的事来。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失缺了爱的环境的熏陶,成为儿童未来人格发展的障碍。

二 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也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漫长的留守岁月使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也使他们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造成从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自我中心严重,自私任性,不能与同龄朋友友好相处。而且随

7

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另外,父母为了弥补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常常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即使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会使子女养成乱花钱、沉溺于游戏厅等不良习惯。

三 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父母单方面就可以处理好的。它既需要我们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要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更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生活关怀和人格塑造。

8

一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崔亮 副组长:葛娟

成员:胡庆丹、谢慧敏、张慧等

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我校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 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进行重点管理。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要重点摸清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代理监护人”的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地点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并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告知留守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或家校联系卡,为相互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另外,要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当作重要的交流渠道,将留守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记录在册,让外出父母定期了解,加强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的课程。我校开设了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他们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学校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

9

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以对家庭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活技能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立能力。

三 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 第一,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打工同样挣钱,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正面引导不够,往往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转变。

第二,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10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分析报告

因此,我们应看到家庭教育既指家庭中年长者对儿童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智力开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与传授,也是父母等家庭中的年长者与儿童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不光是长辈单方向的传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眼、用心的学习着长辈待人处事的做法、劳作生活的习惯与技能。父母的长期外出,这样的受教育机会在留守儿童这里几乎消失了。没有见过父母对待祖辈的孝顺,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mwdk2r7kh47ty70kclt55mbv23ri5005b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