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xx,男,44岁,现任xx卡若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原为xx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xx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xx的号召,踊跃报名,从一个海滨城市xx来到平均海拔3700米的藏东小城——昌都。他在进藏工作期间,积极践行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奋进讲奉献,勤政为民谋发展”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树立了援藏干部的良好风貌,展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专攻基础,突破创新,打造先进。xx医师作为援藏麻醉医师,在专业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中心各项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尤其是在我县医院中心设备简陋、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能给患者减轻病痛,xx医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他带领着中心医务人员,冒着极大风险,大胆突破,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手术,他用高超的医术加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地投入到每一次医疗工作中。在援藏这一年半期间,开展大小手术150余台(次),而无一出现意外。与此同时,开展了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腰麻等工作。特别是全麻工作,原来在医院极少开展,极大的限制了外科的发展。郭医生来我中心之后,第一时间调试全麻机器,积极与我们医院麻醉科联系全麻药品及所需全麻物品,把全麻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起来,为县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先决条件。特

别是开展了县医院第一例婴幼儿(18个月)全麻工作,改变了过去在县及地区医院婴幼儿不能全麻,外科手术无法开展的局面。

耐心讲解,虚心传授,培养先进。作为医术高超、经验丰富的麻醉师,郭医师在医疗查房中认真讲解,手术中手把手带教,病例讨论中善于引入新的学术观念,通过毫无保留的交流传授,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培养出了一名麻醉师。打破了我中心无麻醉师的先例。与此同时,郭医师还积极向原单位xx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申请援助,如在xx年初就向原单位争取到价值50多万元的麻醉机和重病监护仪两台医疗设备,极大的缓解了我中心设备缺乏的现状。

迎难而上,直面困境,发扬精神。“遇到困难,知难而退,一向是懦夫的行为;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必定是勇者的选择。”熟悉xx医师的人都说,他是一名在困难面前永远不会低头的勇士,是一名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医疗卫生援藏践行着。xx医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在他远离故乡、告别亲人,来到昌都后,他就把昌都作为第二故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昌都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决不辜负当地人民和原单位领导对他的信任,决不在援藏干部的脸上抹黑。他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精神,立足本职、倾心为民,以实际行动切实解决当地医疗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造福藏东人民。xx昌都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寺庙多,社会情况复杂,就医观念比较落后,因此,他针对农牧民思想观念落后、科学知识淡薄等实际情况,利用适当时机向当地群众展示现代医学的成就和奥妙,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增强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科学就医观念。使农牧民通过他的医术看到了外面神奇、进步的世界,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感受到了党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了xx人民的无疆大爱。

坚持原则、真诚淳朴是他的人格亮点。在他的影响下,我县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抓业绩、干实事的人多了,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好逸恶劳的现象少了,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的人多了,高高在上、畏首畏尾的人少了,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为患者、开拓创新谋发展、争先恐后求进步的良好氛围,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正是有了像xx医师这样的人,为医疗卫生事业默默耕耘、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和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民族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才有了当地群众健康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中心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全单位干部职工“吃苦不怕艰苦”的良好工作作风。他用自己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践行了一名xx援藏干部所具备的高尚品质,他无愧

于白衣天使的亲昵称呼,他无愧于xx人民的重托,他是xx人民的骄傲。

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黝黑而淳朴的笑脸,这是我们心中藏区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援藏干部们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记者在马尔康采访,每每被援藏队员的壮举感动,他们克服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把马尔康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着无悔青春。

曾建国是一名“替补”进藏的援藏队员。在他之前,一位援藏队员因无法适应缺氧、高寒的环境,诱发心脏病,被紧急返送回广安。由于马尔康县电视台急需一位懂技术的电视人才,有着20多年电视新闻工作经验的曾建国成为不二人选,他二话没说,背着行李来到了马尔康。

曾建国的母亲刚刚因癌症去世,在他刚进藏区不久,便又接到另一个不幸的消息,父亲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被送往重庆大坪医院救治,

趁着春节假期,曾建国陪伴在父亲身旁悉心照料一个月。但是,藏区的工作需要他,他把照顾父亲的重担交给兄弟和妻子,头也不敢回地回到了马尔康。

在海拔3千多米的高原上,他扛着重达20多斤的摄像机翻山越岭、爬坡上坎,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常常累得头晕目眩,喘不过气,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他拍摄的100多条新闻稿件,其中大部分被省市电视台采用,对宣传马尔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不能陪伴在父亲身边尽孝,但我要让他看到我的工作、我的付出是值得的!”说到这里,这个七尺男儿顿时就红了眼眶。

和曾建国一样,许多援藏队员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为了援藏事业,他们常年在外,家庭不能兼顾,忠孝不能两全,但他们无怨无悔,把对家人的愧疚化为了工作动力。

初见援藏队员xx,清瘦的身材,矮矮的个子,看似弱不禁风。然而,他却是援藏工作队中职务最多的一个人,除了任马尔康县卫生局副局长外,还兼任援藏工作队宣传部长,马尔康县创省级文明城市办公室总研判。马尔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林曾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推荐,“别看我们刘总调个子小,但是他的工作劲头却很旺盛,你们真的应该好好宣传一下他。”“总调”一职,是马尔康县当地的干部私下给刘建华“封”的职务,意思是虽然刘建华职责多、工作多,但藏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范文三篇

援藏干部事迹材料范文三篇xx,男,44岁,现任xx卡若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原为xx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xx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xx的号召,踊跃报名,从一个海滨城市xx来到平均海拔3700米的藏东小城——昌都。他在进藏工作期间,积极践行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奋进讲奉献,勤政为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mw0d3p63b3blzb1bwa62p7v43zg7t00hv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