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人物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及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2、能力: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韩熙载夜宴图》对韩熙载性格的刻画,及生平的
介绍,使学生体会韩熙载少年励志读书习武胸怀远大抱负,年老时南唐统治岌岌可危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时郁郁寡欢,忧国忧民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
教学难点: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类型:欣赏课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探究
教具学具: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欣赏《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 夜宴图》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提问2:猜猜韩熙载是谁?
介绍韩熙载生平了解主人公的性格志向。
问题3:猜想一下夜宴应该是什么样子?夜宴只是家里人吗?表现的是一个场面吗?猜猜画家画了多少个人?宴会上都做什么事情? 气氛什么样子?
欣赏《韩熙载 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绢本,宽28.7——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提问1:顾闳中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第一段欣赏:琵琶曲音频配合欣赏
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
第二段——观舞
提问1:刚才是听琴,现在看情节是什么内容?
提问2:韩熙载在干吗?——韩熙载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
提问3:一般击鼓心情是什么样子的?韩熙载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心情?——寡欢
问题4:找找画中有没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他的动态表情是什么样的?
问题5: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 …呼之欲出
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
第四段是“清吹”。
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送别
小结:画面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由“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构成,每一个画面以屏风相隔。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小结中国绘画任务的艺术特点
观察方法 意图 特点 空间形式
中国绘画 散点透视
空间连接让时间流动 注重整体 突破空间限制,
西方绘画 焦点透视
突出主体,引人注意 强调个体
静止的画面,局限的空间
扩大想象
效果
形式起伏,情感连贯。富有音乐节奏形式静止,情感凝结在画面中 感
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之:高度的笔墨技巧和技法的多样化。
对比《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对比笔墨技法。
最好让学生自主交流。
《李白行吟图》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泼墨仙人图》(立轴、纸本、墨笔、纵48.7厘米、横27.7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传统:
一:传神,深刻表现人物的内在性情
二: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人物活动。
三:高度的笔墨技巧和技法的多样化
四、《女娲补天图》和《九方皋》
学生分组欣赏
交流自己的意见
五、分析现代人物画
《开国大典》重点分析
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学生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开国大典》的感想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开国大典》的历史遭遇
作为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云表现事物的本质,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画家在处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表现的手法上,掌握的分寸恰到好处。然后此画曾两次被歪曲修改。一次是1954年后,国家领导人中涂掉了高岗;第二次是1972年,去掉了刘少奇。这都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在197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使该画恢复了它的原状貌。
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