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IP剧的受众分析
徐晓芳
【摘 要】[摘 要] 目前,网络IP剧在中国影视领域的比重日益增加。作为网络IP剧传播的重要一环——受众分析变得非常值得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成为2017年初“现象级”的网络IP热播电视剧。从传播学上颇为重视的“受众角度”出发,该剧的传播策略影响了受众:小说的巧妙还原使其成功地将原著的读者引渡到电视受众;满屏的全民狂欢不断地更新受众的期待视野;剧情的心理补偿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期刊名称】电影文学 【年(卷),期】2018(000)005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网络IP剧;受众的引渡;受众的期待;受众的满足 目前,网络IP剧在中国影视领域的比重日益增加。《步步惊心》《甄嬛传》《何以笙箫默》《楚乔传》等由热门网络原创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作为网络IP剧传播的重要一环——受众分析变得非常值得研究。本文将以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生三世》)为例,来分析网络IP剧的传播策略是如何影响受众的。该剧的全网播放量高达300亿,与同期电视剧相比排名第1位,成为2017年初“现象级”的热播剧。笔者旨在对传播学上颇为重视的“受众角度”来阐述该剧是怎样火起来的,我们的电视剧受众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发生了什么转变。
一、受众的引渡:小说的巧妙还原
目前,中国影视作品很多来源于购入的IP。《三生三世》改编自唐七2009年的
同名网络小说。由于媒介载体的不同,小说和电视剧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作为被网民所喜欢的小说故事,虽然拍成电视剧后很容易吸引那些读者,但是“如果编剧改编的剧本脱离了观众的想象,就容易遭到群众反感”[1]。因此,从大家所喜欢的网络小说走向剧本的过程是一种叙事系统的转变。将网络小说的读者引渡到电视剧的粉丝对于编剧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它直接影响了影视作品能否抓住受众的眼球。从小说到电视剧,《三生三世》的改编无疑是成功的。 (一)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
《三生三世》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这也是目前网络小说常用的手法。小说是以白浅的视角来叙事的。因为是第一人称叙述,所以让人备感真实细致,尤其是大段的心理描写能够很好地衬托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然而正因为全篇以“我”的视角看人看事,不免不够客观全面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对于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想无法进行细致深入的描述。为了避免这一点,小说最后用了男主人公夜华的“番外”补充了很多细节和理由。电视剧是以图像的形式来展示的,因此大段的独白显然不可行,须通过对全篇小说进行重新整合,改用第三人称。这样不但让剧情进行得更加合情合理,而且能改观读者看小说时跳跃性的思维模式。
(二)叙事顺序发生了改变
小说《三生三世》叙事顺序是这样的:前传(素素到了天庭后遭受种种磨难后最终被逼跳下诛仙台的过程)→楔子(从三百年后东海水君为儿子办满月宴讲起)→第一章开始到结局(讲述青丘白浅和夜华的爱情故事)。电视剧的叙事顺序完全是按照时间先后来阐述的:白浅化身司音上昆仑墟拜师学艺→墨渊去世七万年后白浅封印擎苍却被贬为凡人素素→素素和夜华相恋后被天庭逼得跳下了诛仙
台→素素变成青丘白浅后和夜华在东海重逢。网络小说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情节的离奇化是重要手段。将离奇的情节放置在小说的最前面无疑能起到刺激读者感官的作用,让读者迅速地被吸引。素素跳诛仙台是整篇小说最大的亮点,放置在前传中有类似广告的作用。而电视剧如果将素素跳诛仙台放置在开头,则会有突兀之感,让受众无法理解。 (三)叙事语言发生了变化
小说《三生三世》的叙事语言非常有特色,虽然白浅算是个上古神仙,但是因为小说创作者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女主角完全按照现代女性敢爱敢恨的风格来塑造。因此,小说的叙事语言诙谐幽默,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令人或是心伤或是感动。而且因为是以第一人称叙事,所以心理描写占据了一大部分。电视剧直接把形象诉诸受众感官,因此内心剖析、情感抒发以及美文渲染就无法得以呈现,更多的是用生活化的语言直接展现在受众面前。《三生三世》在保留了小说经典对白后又加入了大量小说中没有的语句,既满足了小说读者对于影视作品的期待,又体现了不同媒介对于语言的取舍。
二、受众的期待:满屏的全民狂欢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2]小说《三生三世》和电视剧的叙事策略的不同导致受众的期待视野也不完全一样。例如,墨渊的出场顺序和戏份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相差太大:小说中的墨渊出现在夜华之后,是三百年后在东海相遇时引出来的,并且人物描写着墨篇幅不多;而电视剧中的墨渊则是出现在夜华前,前几集的剧情甚至是围绕墨渊展开的。这一安排无疑是刻意的,编剧试图给人造成2015年的热播仙侠剧《花千骨》师徒恋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