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论文
一、 对“梦是怎样形成的”认识与理解(第三、五章)
梦: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
活动。这是字典上对梦最基本的一个解释,可是并没有从本质上让人理解梦的内涵。在更深入地查找后我了解到了梦的心理学解释。 1、梦是思想和愿望的化身,是愿望的满足——近代著名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本书第三章内容)2、梦是自然的真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3、梦是象征性语言——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4、梦是自我催眠——弗洛伊德的弟子阿德勒
懂得了梦的含义后我开始关注“梦的形成”(本书第五章主要内容):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言论来看,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内容。(1)思虑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几乎都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东汉时期的王符曾举例说:“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思想家王廷相也认为:“梦,思也,缘也,感心之迹也。” (2)情感致梦。东汉王符所说的“性情之梦”,晋代的张湛亦云:“昼无情念,夜无梦寐。”(3)性格致梦。人的性格对梦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这段话除了说明梦境必须依赖经验外,亦说明梦对人性格的依存性。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通过举例做了具体生动的解释(第三章):“梦,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
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通过夜间口渴并实验及对不同人群的考察,他得出结论:“梦无论是如何地复杂,大部分均可以解释为愿望的达成,而且甚至内容往往是毫不隐饰即可看出的。它们多是简短的梦,与那些需要研究的复杂梦象形成对比。” 二、 梦的运作方式(第六章) 1、梦的凝缩(第六章——甲)
书中观点1:“一个人永远无法确定地说他已将整个梦完完全全地解释出来”。严格地说,凝缩的程度是无法定量的。我们经常有种感觉:我昨天整个晚上做了一大堆的梦,但却忘了一大半,因此有人会以为醒后所记得的部分只不过是整个梦里头的片段。”
我的理解:我感觉这段关于“梦的凝缩作用”的语言有些抽象,要理解它的含义必须通过联系实际并体会的方式。平时我们睡醒后只记得梦的片段,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渐渐淡忘。我想这是作者要表达的梦的凝缩作用的一个表现。
联系实际分析:有时会觉得夜里做了很多的梦,总体感觉是美好兴奋的但具体内容回忆不起来,或只存在一些残影。
书中观点2:如果我们假定这一大堆的“梦思”只有极少数的意念能以一种“观念元素”表现于梦中,我们就可以推论说,“凝缩作用”是以“删略”的手法来对付“梦思”,“梦”并非“梦思”的忠实译者;它并没有逐字逐句地翻译,只是删略的产品。
我的理解与分析:这更加具体的说明了梦会遗忘,是对“梦思”
删减后的产物。我理解为梦是凝聚与缩略后对我们思想的反映。作者选用第78页的“植物学专论”的梦来说明凝缩作用。“植物学”与“专论”被用作“梦的内容”,使人联想到最多数的“梦思”的交会点。 2、梦的移臵作用(第六章——乙)
书中阐述:很多梦的分析使我们不得不相信“转移作用”的存在。一个意念的产生是由一大堆意念间挑选出来,才在意识里受到特别重视,我们会证实一种特别的心理价值会附着于意念。在梦形成时,那些附有强烈兴趣的重要部分成了次要部分,被某些次要的部分取代。 我的理解:移植作用即转移作用,它的重要性不下于“凝缩作用”。在梦的选择中占有决定性地位的“多种意义”,可能不是梦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往往是一些精神力量的次要产物决定了梦。梦形成的过程中,在各单元之间发生了“心理强度的转移作用”,由此形成了“梦内容”与“梦思”的差异。这种假设的心理运作正是梦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梦的转移”。转移使梦内容不再与梦思的核心有所关联,而梦只以这改装的面目复现潜意识里的梦愿望。由梦的改装可以追溯出精神生活中某种“心理步骤”对另一种所作的“审查制度”,而“梦的转移”是达成这种改装的主要方法之一。总之“梦的转移”是不容臵疑的事实。 现实分析:在我舅舅的梦中,那漂亮的胡子在“梦内容”中算得上是个核心,但却与我们分析后找出的“梦思”——“追求功成名就的欲望”风马牛不相及。这便是梦的移臵作用的体现。 3、梦的戏剧化(第六章——丙)
书中阐释:梦中繁杂构造的不同部分相互间有很多逻辑关系。每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