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我已预料到这一年将是怎样的一年,我做好了全身心地准备和精力来应对这一年枯燥、乏味、重复、单调的机械式生活。可是虽然如此,我实在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呐,面对诱惑和惰性,甚至几次妥协,妥协之后又陷入对自己深深的自责愧疚当中。这种情绪反反复复,曾几度崩溃。
所以在此想要跟各位讲,心态方面要调整好,不要像我一样使自己陷入极端的情绪当中,这样无论是对自己正常生活还是考研复习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想把这一年的经历写下来,用以告慰我在去年饱受折磨的心脏和躯体。告诉它们今年我终于拿到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你们的付出和忍耐也终于可以扬眉了。
知道自己成功上岸的那一刻心情是极度开心的,所有心酸泪水,一扫而空,只剩下满心欢喜和对未来的向往。
首先非常想对大家讲的是,大家选择考研的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正确了。非常鼓励大家做这个决定,手握通知书,对未来充满着信念的现在的我尤其这样认为。当然不是说除了考研就没有了别的出路。只不过个人感觉考研这条路走的比较方便,流程也比较清晰。没有太大的不稳定性,顶多是考上,考不上的问题。
而考得上考不上这个主观能动性太强了,就是说,自己决定自己的前途。所以下面便是我这一年来积攒的所有干货,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点点小小的帮助。
由于想讲的实在比较多,所以篇幅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自己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应用经济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和(950)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
参考书目为:
1. 高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上、下册)(绿色封皮) 2.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线性代数》(紫色封皮) 3. 概率:浙江大学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蓝色封皮)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先说英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环节:单词和真题。 关于单词
单词一定要会,不用着急做题,先将单词掌握牢,背单词的方式有很多,我除了用乱序单词,我还偏好使用手机软件,背单词软件有很多,你们挑你们用的最喜欢的就好,我这里就不做分享了。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是最直观刺激的就是文字信息,所以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讲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利用重复,将这个文字信息与我们大脑之间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这样我们提取的速度也就会达到最快。
都说考研有很多生僻词义,其实不是的,很多都是书面语言常见意思,只是我们不熟悉书面语言而已。比如casualty表示伤亡,我们口语常见是casual 随意的。这种能力一定不是背单词搞出来的,而且需要扎扎实实坐下来读书。
关于阅读
第一次我阅读很差,对答案错了一大半。这次我阅读是满分。如何做到?我非常认同老钟的观点,不要再管命题人,不论谁命题,不论什么题型,都是围绕
着你有没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题型的存在只是从不同侧面考察这一点。只有回到阅读本身,才会真的恍然大悟,而不是被定位的思想牵着盲人摸象。我算明白了为什么考研这么重视阅读,当你真的学会了读学术文章,你才会体会到一个研究者的乐趣。
关于真题
对于真题相信各位已经耳熟能详了,它的重要性我就不多提了。我做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讲解很详细。有如果你复习的时间早,时间充裕,可以考虑背完单词在做。但如果是和我一样暑期才开始复习的,就不太建议你们怎么做了,直接上手就好了,可能之前有人会说难度差不多,但根据这两年考试情况来看,英语的难度降的确实挺多的,尤其是考前千万不要为了挑战自己,拿出来练手。我考研的时候有一位研友,就是最后一个月又把英语拿出来做,而且又自己臆想了觉得今年考试会更难一些,所以他那个时候考试就没有发挥好,英语才考60多。对于要不要把真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大部分的经验贴都在强调,要把真题的句子一个个翻译出来。
做真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重视文法的学习。考研英语和四级有一个小不同的特点,前者是半学术语言,后者是生活语言多点。所以前者的句子一般都比较长,后者系生活语言,所以比较简短,也相对比较简单。而长句子里面一般都会有些复杂的语法和固定搭配在里面。
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小的单词:“as”这个单词是考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单词之一,它人小鬼大,用法非常灵活多变,有人统计过大概有九种用法。不懂他的用法,你也能大概读懂文章,但是绝对无法精确理解。类似这些,最好自己搞一个精彩句子的收集本子,慢慢积累。
我觉得经济学专业课复习的第一步是看真题,这对于选定学校以及确定复习重点都非常重要。看真题我觉得要看的是考试常考重点内容,各内容的考试形式也就是题型还有各内容所占的比例。这些了然于胸之后再去看教材会更有效率。我主要是看教材,看真题,听老师讲课。第一遍看教材的时候不必太字斟句酌,因为不懂的有很多,快速、全面通读教材就可以。争取把教材内容的体系摸清,不要花太长时间。书看完一遍把课后题都弄懂,重要的课后题、重难点要做下记录,方便之后的复习。特别是课后题,经济学每年都会考到课后原题,一定认真对待。再看书就要争取把不懂的都弄懂了,就是别有不知道说的啥意思的地方。有一个检验效果的方法就是把书扣上然后自己讲这一章的内容,比如增长理论部分,你可以在草纸上一边画一边自己给自己讲这一章的来龙去脉。我强烈推荐这个方法,绝对能够检验出你到底学明白没,考试能不能写出来。因为很多人都是书看很多遍然后讲不出来,相信我讲不出来考试基本上也就写不出来什么。第二遍看书是最重要的过程,每章看完了得做一些扩展习题,当时用的是研教新版习题,我觉得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你真正看懂书。
这本习题(主要是做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作用不大)我做完以后觉得真题选择题基本没什么问题了。现在书看懂了,选择题都会做了,然后要攻克的是计算题和文字类题(名解、简答、论述)。从真题入手!把真题按章节拆分,就是每一章都考过什么题都自己总结出来,看看每一章都考过什么题型,是只考小名解呢还是名解、计算、论述题什么都考呢,这一步个人觉得非常重要。掌握了这些信息以后再看一遍书,进一步记忆知识点同时把可能考到的题目自己总结出来,这些是最后要背的东西。书上主要是总结名解,微观那本要自己把重要的名词都归拢一下,宏观那本课后有总结好的。除此之外如果有时间我觉得应该多翻翻习
题书,把常考的大题总结下,自己做一遍。我个人是参考了一些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和在网上下载的另一本(书名有点忘了,那个书挺老的现在没了但是题目都很经典)。做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做绝对不行。总结完那些章节考计算题之后,把自己的习题辅导书上关于那些章节的计算题全做了,这样计算题也练完了。还剩的就是名解和文字大题,名解没什么,就是都总结出来然后背;大题怎么弄呢?其实扣书自己讲书上的内容已经帮你把大题背的差不多了,通过总结你可以发现大题考的是挺基本的,你把书上内容都能背着讲出来,大题基本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还有一些常考的,书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大题要自己参考练习册总结好,比如说微观中各种成本曲线位置啦,宏观里面ASAD曲线形状解释啦之类的。
复习进度大概是第一轮:了解真题的基础上第一遍看书,做课后题,重点题目内容记下来。第二轮:第二遍看书,做练习册,搞定选择题;总结书上、练习册上的名解、简答、论述题。第三轮:分章拆解真题并深入研究,真题要做会并且知道命题人怎么考,让你出一套题你也能出的像模像样;计算题训练!第四轮:背诵名解、重要知识点(简答论述)第五轮:最好再能拿真题卷子自己模拟下,考试时候时间并不很宽裕。
没什么事我就把当时用的笔记又重新根据新大纲整理了下来,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一些包括真题,学长学姐的知识点总结,视频课等等很珍贵的资料都可以送给大家。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