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结
———————————————————————————————— 作者: ———————————————————————————————— 日期:
2
铜陵县2010—2011年度测土配方施肥
项 目 技 术 总 结
铜陵县农技推广中心
2010年度,是铜陵县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县的续建年,在接受任务后,我们严格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境内山丘、圩、洲区并存,长江环绕铜陵西北,县城滨临长江,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46′—31°08′,东经117°42′—118°10′。东西最宽处与南北最长跨距约100公里,形似一个等边三角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1.2℃,年降水平均为1308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064.7小时,全县总面积为7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万亩,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万亩,油菜面积为14.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为7.3万亩。主要土壤类型是水稻土(占耕地60.33%)、潮土(占耕地29.9%)。
通过对我县近几年农作物的施肥水平和现状的调查,我县施肥总量水平较高,尤其化肥施用量较大,氮肥年施用总量4364吨,磷肥2586吨,钾肥2302吨;N:P:K为1:0.59:0.53 。氮、磷、钾配比日趋合理,微量元素中的硼肥在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上有少量施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肥料分布不平衡,同样土壤、作物的施肥量、时期、方法
上存在差异。
二、技术内容及完成情况 1、项目计划
2010年全县计划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9万亩(水稻20万亩、棉花7万亩、油菜12.5万亩、其它9.5万亩),其中配方肥料施用面积11万亩。采集土壤样566个,印制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为8万农户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力争使项目区的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亩增产5-10个百分点,平均亩增效30元以上,总节本增效1470万元以上。
2、项目完成情况
主要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指导”五个环节开展工作。
1)、采样测试:按照农业部统一的测土配方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点取样,共采样566个。对土样分别化验N、P、K、有机质、pH值、水分、交换性酸、有效硼、有效硫等19项指标,累计7580项次。
2)、田间试验:选择有代表性的土种类型的地块,设计在不同肥力水平(高、中、低)水稻作物安排“3414”田间肥效试验8个、校正试验8个。棉花安排“3414”田间肥效试验2个、校正试验2个。
3)、配方设计:汇总分析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数据结果,按洲、圩区、山区不同作物分别制作配方施肥卡。制定配方5个。
4)、配方肥供应:配方肥由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的铜陵铜瑞肥业有限公司生产,2010年计划生产供应3100吨,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配方肥销售点,县土肥站对其进行质量跟踪,同时建立健全生产销售台帐,记录购肥品种、数量等信息。
4
5)、示范推广:为充分验证配方施肥增产、增效效果,并以此推动配方肥进千家万户。全县共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4个,面积4万亩,其中水稻万亩示范区2个、棉花万亩示范区1个、油菜万亩示范区1个,示范区内统一培训、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引导带动周边农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
为了大力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需肥规律,研发配方并制定施肥建议卡,2010年共制定配方5个,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8万份,涉及8万多农户,覆盖全县110个行政村。
6)、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黑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广大农户的测土配方意识,并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进乡入村,培训人数5000人次。
7)、数据库建设及地力评估:运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充分利用野外调查和分析化验等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成果资料,组织专家对全县耕地土壤地力进行综合评价。
8)、效果评价:一是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对测土配方施肥的各种田间试验、示范进行测产、调查和分析总结,对试验示范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二是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进行现场观摩,使其切实感受到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生产效果。三是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民满意度调查,全县共调查125户农民,从调查结果来看,总体十分满意占16.8%,满意占67.2%,基本满意占16%,不满意为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