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课标题“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泛指众多学派或学者;争鸣主体,是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士”;争鸣主题,是救世(为君主提供治理国家的方法),争鸣实质是各家救世方案之争;争鸣内容,主要是学术问题与社会问题,如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怎么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治国理政——德治、法治还是兼用,等等;争鸣形式,包括口头述说(述)和著书立说(作);争鸣特点,是互相批驳和彼此吸收。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历史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基础和前提。①政治上:其一,从贵族政治(世袭)到官僚政治(选任)。夏商周是早期国家,是贵族政治,官员由世袭产生。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遭到破坏,官员“选任制”逐步确立,即贵族政治逐渐走向官僚政治,由重血缘到重才学,贵族对政治的垄断被打破。其二,“士”的崛起——养士、用士之风盛行。西周时期,“士”是最低等级的、没有封地的贵族,不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士”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来自受到教育的平民。“士的崛起”是指“士”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用。外因,是各国争霸争雄,争抢人才,不看血缘看才学,如士争凑燕、楚才晋用、秦王嬴政收回“逐客令”;内因,是“士”有才学。综上,政治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议政机遇和人才基础。国之大事由“肉食者谋之”到下层的士亦可谋之。“士”作为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代言人,周游列国,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获得重用。②经济上: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铁器、牛耕的推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贵族阶层衰落了,

1 /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个体手工业者、职业商人等不同阶层。综上,经济变革为百家争鸣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士”可以成为一个脱离生产的阶层或群体而大量的存在。众多新旧阶级或阶层的代言人“发声”,才有可能“百家争鸣”。如有人认为孔子、老子、庄子代表没落贵族,孟子、荀子、商鞅、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墨子代表平民百姓(手工业者)等。③文化上,从官学到私学,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其意义,一是壮大了“士”的群体,推动了不同学派的形成;二是思想文化不受官府垄断、控制,自由讲学、自由传授有利于民间各种不同思想的产生与争鸣。综上,文化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思想条件(学者多、学派多;思想、学术自由)。(2)西周春秋时期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百家思想不是无源之水。如儒家学派创立于春秋时期,但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孔子整理的“六经”,即是西周时的六部文献。孔子的以民为本、以德治国、重视礼乐等思想,就是继承了周初周公的思想。2、主要学派及代表十家九流。最主要学派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3、历史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是中华民族第一次精神觉醒。主要表现:由夏商西周时期对天命、鬼神、祖先的崇拜到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崇拜与重视。表现:①反思人与自然(或者“天”)的关系:此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天”(或神)的创造物,人没有独立性,即所谓“天人合一”。由“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是一种进步。如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是天人合一论者,荀子主张利用自然、战胜自然,是天人相分论者。②反思人与人的关系: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等差之爱),爱惜民力,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韩非子主张君贵民轻,墨子主张兼爱(无等差之爱)。③

2 /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探讨人性:如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韩非子主张性恶论。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处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其思想主题是“人类精神的觉醒”,而对人性的探讨,则是“人类精神的觉醒”的最高层次。刘泽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作三段论:神化阶段,三代时期,其特征为神道设教,率民以事神;圣化阶段,自春秋至辛亥革命,从尊神转向尊圣,圣王即是神;民主化阶段,自辛亥革命至今,从圣人本位转向个人本位。诸子百家均以圣人为其理想人格,由崇神转向崇圣,也反映了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兴起。(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的奠基,犹如启蒙运动对西方近现代思想发展的奠定。社会契约、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思想影响至今,儒家、法家、道家的思想也影响深远。(3)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如孟子、荀子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宋明理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等。二、早期儒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地位一直比较高;唐宋之际“孟子升格运动”,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荀子地位一直不高。1、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创立儒家学派。孔子不是诸侯,《史记》列入“世家”,是对孔子的推崇。孔子是高人,身高寿亦高,典型的山东大汉,鹤立鸡群,学生需仰视。(1)主要思想①伦理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孔曰成仁)。含义:仁者,爱人(仁,二人,人与人)。目的:建立人际关系和谐有序的社会。手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维: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今观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起码修养,“己所欲,勿施于人”则是高级修养。②政治思想上,主

3 /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张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人的体力);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③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类即类别,不分政治上贵贱、经济上贫富、地域上远近。其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人皆有成才成人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实施教育的必要性。(2)主要活动①周游列国;②首创私学(或者创立儒家学派);③整理六经。中唐以前,一般认为“六经”是孔子编订或著述的。中唐以后,不少学者表示怀疑,如理学家朱熹。2、孟子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的一个附属国)。孟子晚孔子179年出生,享年84岁。韩愈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战国中期,儒学由显学而走向边缘化。孟子挺身而出,“舍我其谁”,捍卫儒学、振兴儒学。(1)主要思想①实行“仁政”。内容:其一制民之产,规定要让老百姓有一定的财产,保护小农经济。其二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兵役、徭役要少。其三宽刑,减轻刑罚。其四薄税,减轻赋税。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有四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④人格: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文质彬彬;成人之美等),孟子是“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孔孟思想特点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孟子论证:人有四端,否则禽兽不如)。忽视宇宙本体论,忽视探究世界万物的本原,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太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宇宙本体论重视不够,对探究世界万物的本原兴趣不大,这为后世儒学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如董仲舒受道家影响,提出“天”是万物的本原,朱熹、王阳明等人受佛教、道教影响,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3、荀子战国末期赵

4 /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国人(今天山西、河北一带)。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故有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从未入经。(1)主要思想①以德服人,德主刑辅,礼法兼用。礼法兼用,是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②民水君舟的民本思想。③性恶论,故以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他律”)。④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对孔、孟较少谈及的世界本原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存在,自然界发展有自身规律,是唯物思想。(2)思想特点①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如德主刑辅、礼法兼用。“礼法兼用”开汉代儒法合流之先河)。②明确提出性恶论。③关注了人与自然关系(天人相分)。冯友兰认为,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了理想主义的一派,荀子则是现实主义一派。(3)孟、荀贡献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②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③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三、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1、道家代表(1)“春晚”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未有“李子”之称。从孔问礼于老来看,老子可能年长于孔子。楚国人(南方人),曾经做过周朝图书馆馆长,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非道教)。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上,其一,探究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二,探究世界万物的发展,认为万物不停运动,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如高低、贵贱、强弱、祸福等,属于朴素辩证法。②政治思想上,提出“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清净无为、知足寡欲,不妄为,与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相似。小国寡民:反对诸侯做大做强争霸。(2)战国庄子老子之后,道家分二,一是庄子一派,一是黄老之学(托名黄帝,赢得争鸣)。庄子生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一说河南商丘)人。是物质世界的穷人,精神世界的

5 /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归纳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本课标题“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泛指众多学派或学者;争鸣主体,是代表不同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士”;争鸣主题,是救世(为君主提供治理国家的方法),争鸣实质是各家救世方案之争;争鸣内容,主要是学术问题与社会问题,如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怎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mjos9bk595uqa87qzsz8c83h0epna0166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