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哪部著作是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 A )
A.《诸病源候论》 B.《金匮要略》 C.《明医杂著》 D.《内科摘要》 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王肯堂编著的医书是( B )
A.《诸病源候论》 B.《证治准绳》 C.《明医杂著》 D.《内科摘要》 E.《症因脉治》 3.首先提出用海藻治疗瘿病的医书是( D )
A.《诸病源候论》 B.《千金要方》 C.《张氏医通》 D.《肘后方》 E.《外台秘要》 4.首先提出用苦参治疗痢疾的医书是( B )
A.《诸病源候论》 B.《千金要方》 C.《张氏医通》 D.《肘后方》 E.《外台秘要》 :
5.痰饮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C )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症状 6.厥证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B )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症状 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 A ) A.吴又可 B.薛雪 C.吴鞠通 D.王孟英 E.叶天士 8.《内科摘要》是下列哪位医家所著( E )
A.王肯堂 B.秦景明 C.吴鞠通 D.陈无择 E.薛己 9.血府逐瘀汤是下列哪位医家所创( C )
A.
王肯堂 B.秦景明 C.王清任 D.陈无择 E.张景岳 }10.下列哪个医家不属於后世所称的金元四大家( B ) A.刘完素 B.张介宾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从正 11.黄疸是以下列哪项命名原则命名的( E )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体征
12.《伤寒杂病论》是按下列哪项分为伤寒,杂病两大类( B )
A.病机,病位 B.病因,病机 C.症状,病机 D.体征,病机 E.病位,症状 (二) B型题
A.刘完素 B.张从正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吴鞠通 1.首创脾胃内伤学说的医家是( C ) 2.善用汗,吐,下三法的医家是( B ) …
3.倡火热而主寒凉的医家是( A )
A.中风 B.痹症 C.痰饮 D.咳嗽 E.积聚
4.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机命名的是( B ) 5.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体征命名的是( E ) 6.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因命名的是( A ) (三) X型题
1.西周时期有哪几种分科( A B D E ) A.食医 B.疾医 C.幼医 D.兽医 E.疡医
2.清代对对丛书的编著琳琅满目,以内科位主体的书籍有( A C D E )
A.《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B.《外台秘要》 C.《医宗金鉴》D.《沈氏尊生书》;
3.根据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以病位命名的有( A B C D E ) A.胸痹 B.肝著 C.肺痨 D.肾著 E.肺痿
4.《诸病源候论》是从下列那些方面把各种疾病进行分门别类的( A D E ) A.病因 B.病机 C.病理产物 D.病位 E.症状 二,词解题 1.食医 2.疾医 三,填空题
《明医杂著》 E. 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病因上首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清代叶天士著《__________》,创立了______________的辨证纲领. ;
3.张仲景首创\\\辨治外感疾病,\\\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
4.王纶著《明医杂著》,提出\\\外感法__________,内伤法__________,热病用__________,杂病用__________.\\\
5.朱丹溪创\\\之说,而主养阴.
6.始于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__________》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 四,简答题
1.简述《黄帝内经》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形成中所起酌作用. 3.简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
4.简述温病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五,问答题 、
1.试述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
2.试述中医内科外感疾病与内伤杂病发病的特点.
答 案
二,词解题
1.食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是为帝王管理饮食卫生的医生. 2.疾医:周代官方卫生机构分科医生的一种.疾医大体相当於现在的内科医生. 三. 填空题
1.外因 内因 不内外因 2.温热论 温病卫气营血 3.六经辨证,脏腑经络辨证 4.仲景 东垣 元素 丹溪 5.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6.黄帝内经 $
四.简答题
1.战国而成书於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内科疾病分别从脏腑,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气血津液等生理系统,风,寒,暑,湿,燥,火等病因,以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来加以认识,为后世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打下了基础.
2.东汉张仲景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著成《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内经》的医学理论,使《内经》辨证论治的思雄方法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伤寒杂病论》已经散失,曾经王叔和整理,到宋代成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前者以六经辨证来概括,辨识外感时病对外感病证的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作了精辟的论述;后者以脏腑病机来概括,辨识内伤杂病,对50多种杂病的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作了论述.首创\\\六经辨证\\\·辨治外感疾病\\\脏腑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经络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体系的确立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金元四大家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李东垣论内伤而重脾胃,首创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
4.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巨大成就.继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提出戾气致病的病因学说之后,清代叶天士著《温热论》,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薛雪的《湿热条辨》专论湿热之邪所致温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充实了内科热病体系;王孟英的《霍乱论》,对霍乱病的认识卓有新见.温病学家的理论和实践,标志著温病学已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使温病学在中医内科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与伤寒不同的又一个外感热病体系. 六,问答题
1.中医内科病证的命名原则主要是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体征为依据.如以病因命名的中风,中暑,虫证等;以病机命名的郁证,痹证,厥证等;以病理产物命名的如痰饮等;以病位命名的有胸痹,肝著,肾著,肺痿等;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喘证,呕吐,泄泻,眩晕等;以主要体征命名的黄疸,积聚,水肿,鼓胀
等.
2.中医内科外感疾病的病因为六淫,气等外邪,发病常与季节有关,起病较急,病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由表传裏.外感疾病多具有季节性,传变性,若兼夹戾气,疫毒,则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如霍乱主要因外感时邪,多发于夏秋季节,易於传染,流行;急黄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发病急骤,初起虽有短暂表证经过,但邪毒迅即由表人裏,而现热毒炽盛,充斥三焦,甚则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其来势凶猛,传变迅速,可呈区域性流行,交相传染.内伤杂病的特点是多脏腑相关,多因素相加,多病性复合,多病证杂见,其基本病机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所伤,皆可导致脏腑失和,气血阴阳失调.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往往脏病及脏,脏病及腑,因复感外邪,或多种病理因素的产生,而出现寒热虚实错杂的证候,并可多病重叠.如肺痨初起病位在肺,久则肺脾同病,肺损及肾,终致肺,脾,肾三脏交亏,病情重笃.
|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中医内科学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于下列何书( B )
A.《诸病源候论》 B.《金匮要略》 C.《证治准绳》 D.《儒门事亲》 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内伤病证,初病之时,一般不宜用( A ) )
A.峻猛药物 B.轻补药 C.攻补兼施 D.补血药 E.滋阴药
3.在标本俱急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下列哪种治疗原则为宜( A ) A.标本同治 B.治其标 C.治其本 D.扶正 E.攻邪 4.四季的运气主令不同,影响每季发病( A )
A.常见病不同 B.寒热不同 C.虚实不同 D.病位不同 E.缓急不同 5.发热恶寒多见於何种病证的发热形式( A )
A.表证发热 B.少阳病发热 C.阴虚发热 D.阳虚发热 E.阳明病发热
6.病人人夏时常发热,肌肤灼热,汗少或午后热甚,口渴引饮,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其病属( B )
A.中暑 B.暑热 C.暑湿 D.阴暑 E.阳暑
7.病人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粘腻,大便稀溏,脉浮濡.其病属( A ) #
A.湿困卫表 B.湿滞经洛 C.暑湿 D.阴暑 E.湿毒浸淫
8.病人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唇乾咽燥,心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首选何方治疗( E )
A.清燥救肺汤 B.百合固金汤 C.杏苏散 D.凉膈散 E.桑杏汤 9.外感风邪而致的寒包热证治宜( E )
A.疏风解表 B.疏风散寒 C.疏风清热 D.祛风除湿 E.清解裏热,散寒透表 10.口渴不欲饮,不正确的说法是( E )
A.阳不化津 B.湿郁不化 C.营阴被灼 D.瘀血内阻 E.阳明热炽 11.胃火亢盛者可见下列哪种饮食异常( B )
A.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B.多食易饥,口渴心烦 C.纳呆脘闷,头身重困 D.饥不欲食,胃中嘈杂 E.纳呆厌食,嗳气酸腐 —
12.内科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B )
A.外因和内因 B.邪气和正气 C.体质和情志 D.饮食和气候 E.时间和地域 13.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发热的特徵( E )
A.恶寒发热 B.发热恶寒 C.寒热往来 D.潮热 E.长期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