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240分学霸的地理笔记, 超超超详细, 一轮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 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与地图
1、赤道上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东到16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
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 海拔在
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 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 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 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3)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3、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河流流向的判断:
①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根据等高线判断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选点:水库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库区多选在“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区;露营地应在等高线较稀疏的坡地或高地,避免靠近河流,避开谷地和陡崖,以避免洪水、泥石流和滑坡。
(2)选线:公路、铁路修建多沿等高线延伸,即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穿越等高线。“之”字形道路是为了降低坡度。引水线应尽可能从地势高处引向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3)选面: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三、地形特征的表述
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区分布三方面表述。
满分术语: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势××高××低;地形崎岖或平坦;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等。(地势高低可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或根据河流流向判断)。
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2、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航天基地的区位条件分析:(评价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有利于发射和跟踪,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酒泉发射基地。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如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3、地势因素: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4、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6、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航天装备运输。
7、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三、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描述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四大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②昼长因素:白昼越长,则日照时数越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③地势因素: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④天气因素:晴天,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扰动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高空出现“极光”现象;影响气候(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三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