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题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能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猜想、推理、概括分析、综合能力。 4.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比较,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种子呼吸作用现象”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法学法 学生课前演讲 教 学 过 程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调查法 个性化补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农民伯伯辛勤劳作图片,请学生联想,提出:可能会想到哪首诗?学生很容易提出是《悯农》,然后要求诵读,进行人文教育,进而提出:农民伯伯为了有个好收成,他们要勤给庄稼进行松土(锄禾),为什么? 2、继续启发学生,如果夏天雨水过多,造成庄稼地里积水过多(水涝),会对庄稼造成什么影响?请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由于植物的根缺氧无法进行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从而顺利导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 (一)提出假设,分析推导结论 教师提出“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生活中有没有呼吸作用呢?由学生大胆猜想,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可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指出这种假设只能通过实验才能予以证明。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探究思路,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应像研究光合作用那样,依次从种子呼吸时吸收什么气体,释放什么气体、能量的转化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吸入氧气,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设计较为完整的方案。并提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并分析推导,得出结论。 (二)实验一: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1、首先放映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准备情况。强调指出:甲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装置可选用废弃的塑料瓶,教师布置此项活动,学生倾听,达到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这样进行实验设计新颖别致,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是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自己身边。 2、邀请两位学生协助做实验。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3、然后让两位学生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内。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的蜡烛会熄灭。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会吸收氧气。 (三)实验二: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本实验,突破学生因化学知识缺乏而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增加一个小实验,以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1、邀请一名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叙述。可以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作为知识铺垫。 2、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经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大胆想方设法,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例如①可将萌发种子呼出的气体用针管吸出,然后把气体注入到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变化。②可直接将澄清石灰水注入到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等等 3、学生动手完成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总结出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四)实验三:种子呼吸时放出热 1、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的保温杯内温度计示数,此导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 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的保温杯温度与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进行对比,发现有何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4、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五)知识升华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植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进行呼吸作用,开阔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设计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鼓励学生选择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 2、师生共同探究叶的呼吸作用,出示装有等量的新鲜菠菜和煮熟的菠菜叶“黑色”塑料袋,教师演示“黑袋”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请同学根据现象,猜测哪一个是装的新鲜菠菜叶。教师最后打开袋子,提示谜底,同时指出叶也能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指出植物的其他器官也进行呼吸作用。 3、知识拓展:为什么把菠菜叶装进密封“黑袋子”而不用透明塑料袋?请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三、分析整理,知识提升 1、在教师点拔下,学生自己归纳出呼吸作用概念。 2、鼓励学生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自学呼吸作用的实质,明确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深化知识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知识的深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由知识过渡形成能力,教师分别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1、回顾导入(生活小顾问): ①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②水涝地为什么要及时排涝?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正,并指出这是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解释身边问题: ①粮食收获后,为什么及时晾晒? ②冬天,农民伯伯常常将收获的大白菜贮存在地窖中,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人一打开地窖就进去取白菜,走到半路,蜡烛突然熄灭了,于是高喊“有鬼”。吓得迅速跑出地窖,是否真的有鬼?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这些实例是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3、讨论思考 通过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完成下面的表格,使学生清晰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讨论后分别回答,教师指正。 4、出谋化策: 这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有效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①一果农想把苹果贮藏较长时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②学习了呼吸作用知识后,你在养花种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归纳总结 这是思维活动最活跃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交流、补充。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本节知识的构建和升华。 小 结 练 习 教师指导学生谈收获,学生谈收获 再现本节的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做练习,做练习 作业 预习提纲 板书设计
练习册部分习题 见教材: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将知道…… 教学反思 2024-2024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p”字,则在透明纸上写的是 A.p B.d C.b D.q
2.以下各项中,哪项不属于雪松生存的基本条件( )
A.人工修理枝叶 B.适宜的温度 C.稳定的营养供给 D.阳光、空气、水 3.蚯蚓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4.在下列植被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应该是(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因素是 A.水 B.季节 C.生物 D.人类 6.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 ②蘑菇 ③珊瑚 ④恐龙化石 ⑤水中的落叶 ⑥钟乳石 ⑦煮熟的鱼 ⑧家鸽 ⑨冬眠的蛇 A.②③④⑥ B.①⑤⑦⑨ C.①②⑧⑨ D.③⑤⑦⑨
7.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B.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
C.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 D.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中的[4]气孔
8.夏天大雨过后,我们通常看见蚯蚓爬到了地面上,影响蚯蚓这一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氧气 C.土壤 D.水
9.吃西瓜时会感到很甜,是因为西瓜中有大量的糖。这些糖主要存在于西瓜细胞的( ) A.细胞壁中
B.细胞膜中
C.细胞核中
D.液泡中
10.把一团活的水绵装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中,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半年后,水绵将 A.全部死亡 B.生长良好 C.休眠 D.生长得更好
11.下列材料用具中,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能够用到的试剂是 ①生理盐水 ②自来水 ③稀碘液 ④碳酸氢钠溶液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下列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没有发生分化的是 A.小鸟 B.金鱼 C.草履虫 D.蛇
13.绿色植物调节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制造有机物,与之分不开的生理作用是( )
吉林省七年级生物上册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