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广西》
美学原理
(一)、什么是美学
一、怎样学习美学
1、要认识美学,美学不是一种靠逻辑推理就能得出的,它是一种美感经验,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的历史的研究美的现象。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看一些艺术史方面的书籍,懂艺术,并培养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5、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知识和内心世界。
(二)、美的本质及特征
一、美的本质
1、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历史探索
西方人重思辩,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一开始就表现出思辩的特点,而且一般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探索。西方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美的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早就提出“美是和谐”的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是有用”即美是善的观点。其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的本质发表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的美的本质论和唯物主义的美的本论。这两大派别探索
页脚内容
20
《美在广西》
美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2、从精神意识中的探索美的本质 (1)、柏拉图:“美的理式”说
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既美本身是脱离个别美的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2)、康德:“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形式”说
康德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他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求和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的外在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心理能力,即想象力和知解力,并引起这两种心理能力和谐自由的活动,才能产生审美快感。这种快感就是判断美的真正原因。就是说,事物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的心理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又是天赋的。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但他说他的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美的理念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形式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的显现。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的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是理想的美;只有当理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的美才诞生,换言之,美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的产物,艺术才是真正的美。黑格尔用哥特式教堂去说明理念如何显现于感性形式。
页脚内容
20
《美在广西》
(4)、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
克罗齐认为自然无所谓美,自然的美是直觉创造出来的,同样,自然本身也是直觉创造出来的。
(三)、从客观事物中探索美的本质
这是一条唯物主义的途径,古希腊的亚理斯多德和后来的柏克 、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等走的是这条途径,但具体着眼点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从客观事物的形式中探索美的本质
主要从事物的对称、平衡、秩序、比例等着眼,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美在形式”的美论。
(1)亚理斯多德认为,美在事物的秩序、均称和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和安排。体积指事物大小的限度;安排指事物各部分和谐统一。
(2)柏克认为,美即事物的一种品质,是物体形式方面的属性。这些属性或品质“能够引起爱或类似的感情”。他列举了几个方面的美的属性,有合理成份,但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
2、从事物的关系中去探索美的本质
从事物的关系中寻找美,结论是“美在关系”,我们称之为“美在关系”的美论。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他的“关系”有一种是与人无关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另一种是被察知物的关系。由此
页脚内容
20
《美在广西》
他提出有两种美:“实在美”和“相对美”。这种观点显然也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3、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本质
先驱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 ,他针对唯心主义的美论,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生活出发去研究美”的原则,下了“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人类客观社会生活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观念从天国拉回人间,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但他的美学思想是以费尔巴哈 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对什么才是“美的生活”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定义本身就过于宽泛和不确定。
上述唯物主义理论的正确一面是强调美的客观性,但其共同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人或实践的人。
三、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 A、中国古代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中国古代的美的本质论又不像西方那样唯心与唯物营垒分明,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主客观的统一。 对美的看法大体有儒家、道家、禅宗三大流派。
1、儒家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主要从伦理道德谈美,认为美是道德理想的完满实现。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孔子说“里仁为美”,强调人际关系以仁为美,即美是人的仁德;美即善。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认为美即“仁爱”,“仁爱”“充实”就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概之,美即道德的
页脚内容
20
《美在广西》
善。
2、道家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认为美是自然无为之道,代表人物是老庄。老庄认为,道为天地之大美,道之所以美,就在于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是宇宙的基本原则,达到这种境界就是美。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无为而无不为,超脱一切,在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状态,这就是真正的美。
3、禅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禅宗是中国式佛教,以禅宗的创始人慧能为代表。禅宗认为,美是对世俗痛苦的超脱,达到佛的境界就是美,这种境界也就是所谓寂灭、清冷、绝对自由,是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
B、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争论
建国以后,自五十年代中期起,美学界对美的本质有过三次较大的争论和探讨,主要有四种意见:
1、美是主观的
吕荧、高尔太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是人的观念,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否则就不存在;美是人对事物的评价,是一种社会意识。
2、美是客观的
这里的“客观”指事物本身。美就在物本身的天然属性。蔡仪持这种观点。他还认为,美就是典型,即事物的个别性显著表现了一般性。
3、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页脚内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