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群体团体心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讲 群体(团体)心理

一. 概念, 分类与作用 (一) 概念 p502

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 它具有以下特征:

1. 各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2. 各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 3. 成员有“我们同属一群”的感受 (二) 分类

按构成形式分——正式与非正式

按组成目的与动机划分——职能群体、项目群体、兴趣友谊群体 按是否存在划分——统计群体、实际群体 (三) 群体作用 p503

1. 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 2. 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 ① 获得安全感

② 满足社交需要 ③ 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 ④ 满足自尊的需要 ⑤ 增加自信 ⑥ 增加力量感 ⑦ 其他

二.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一) 正式群体

为达成组织赋予的任务而设立的,有特定目的和目标,并有正式文件规定其组织形式 的官方性组织。其特征是: ① 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② 有法定的权限

③ 有各种能够成文的规章制度约束其成员行为 ④ 每个成员承担其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二) 非正式群体

1. 概念与特征

非正式群体不是按法律和行政规定的程序产生的,而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然形 成的,它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工作或学习以外的某种心理需要。其特征是:

1 / 8

① 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② 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动的一致性

③ 非正式群体的首领对其成员有精神上的支配作用 ④ 有一套见效快的惩罚制度与手段 ⑤ 成员间有一套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⑥ 有较强的自卫性与排他性 2.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1) 积极作用

当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或无冲突时,能对组织起积极作用 a. 有助于完成组织任务 b. 有助于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c. 能起到职工情绪安全阀的作用 d. 能为领导者提供信息反馈 e. 能提高工作满意感 (2)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当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易产生消极作用 a. 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使成员工作精力分散,降低工作效率

b. 非正式群体成员感情亲近,一人受批判易引起整个群体的消极抵触情绪 c. 传播小道消息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d. 抵制变革

e. 当非正式群体首领品质恶劣,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相冲突时会发生极端 的破坏作用 3.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2) 区别对待非正式群体 (3) 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改造

a. 联络感情 b. 目标导向

c. 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

三. 群体对个体的作用

(一) 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 [德] p26

B = f(p, e) B:个体行为 p:个性特征 e:环境 (二) 群体对个体的作用

1. 群体中的从众行为

2 / 8

从众行为是指群体成员企求自己的行为跟从群体的倾向。 决定从众行为的因素: (1)个性特征

智力水平低的人易从众;自卑的人易从众;情绪不稳定的人易从众 (2)性别

女性易从众 (3)情景因素

? 从众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作用 2. 群体规范的作用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规范的作用:

当个体行为背离群体规范,该个体将遭受群体的压力迫使其回到规范中来 ?

人们遵守群体规范的规律:

(1) 儿童比成人更遵守群体规范 (2) 女性比男性更遵守群体规范

(3) 非正式群体的规范与正式群体规范不一致或有冲突时,人们一般偏向于有更大

凝聚力的群体的规范 3. 社会助长与社会致弱作用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个人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激发工作动机使 工作出现增量增质,效率提高

社会致弱作用是促退作用,指与他人一起工作反而精力不集中出现减量减质, 效率降低

简单,熟练,单调的工作,他人在场产生社会助长作用. 如果还能激发竞赛动 机则效果更明显

脑力劳动,创造性思维工作因他人在场会产生社会致弱作用 4. 责任分摊效应

在没有明确责任的情况下,当事者越多,采取主动行为的人越少,仿佛责任被 平均分摊到每个个体身上

——管理工作中应更好地明确责任,以减少责任分摊的发生 5. 群体凝聚作用

群体凝聚作用指群体成员有彼此吸引并分担群体目标的作用,群体凝聚作用对其成员来说是使每一个体接受一种指向群体的向心力 ? 增强群体凝聚作用的途径: (1)共同的利益目标

(2)交往机会(沟通拉近心理距离)

3 / 8

(3)外界的压力与威胁 (4)声誉与发展前景 (5)信息畅通 (6)合理的报酬 (7)有效的管理方式

? 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不是一次线性关系,而是与目标诱导等多种因素有关

生 产 率

对照组 高凝聚 积极诱导 低凝聚 消极诱导 低凝聚 消极诱导 高凝聚 积极诱导 时间

四. 人际关系 (一) 概念与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以交往媒介分为:

血缘人际关系、地缘人际关系、趣缘人际关系、业缘人际关系 以交往范围分为:

个体—个体、个体—群体、个体—组织、个体—社会、群体—群体 (二)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2.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 对行为的影响 (三) 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

1. 包容的需要

指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交往,建立并维持和谐的关系以避免孤独 2. 控制与互助的需求 3. 感情的需求 (四)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 空间距离的远近 2. 交往频率与交往诚意 3. 交往双方的相似与互补 4. 能力与专长 5. 仪表

4 / 8

6. 对等因素 7. 个性特征

嫉妒: 别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是自己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去或将要被夺去时

所产生的情感

? 自满与自信的人不容易嫉妒 (1)怎样行为的人有强烈的嫉妒心

a. 有“知觉防御”的人 b. 外表亲切,内心冷漠的人 c. 抱负过高又高估自己的人 d. 爱虚荣的人 (2) 产生嫉妒的外因条件

a. 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优位 b. 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居于优位

c. 当具有某一特长,对自己形成无形压迫感的人居于优位 (3)不易产生嫉妒的场合

a. 客观上别人明显居于优势,自己无法达到这种高度,也无意比较,或不处于 同一层次的人居于优位

b. 不是自己身边的对象,或对发生的事物不感兴趣 ? 嫉妒的发生发展过程: 看到别人出色的成果

—羡慕—失望—怨恨—幸灾乐祸—充满敌意,主动攻击,有造成对手失败的强烈动机 (4) 对待自己嫉妒别人

a. 胸怀坦荡

b. 对“名”“权”“利”淡泊,超脱些 c. 采取积极的态度 (5)对待别人嫉妒自己

a. 对不如意的人倍加关心 b. 故意示弱,软化嫉妒

c. 在嫉妒的人面前强调自己付出的努力 d. 时间会冲淡嫉妒

(五) 人际关系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摩里诺首创 ? 两种领袖人物:

任务专家——对工作任务意见和建议最多——集中精力专营业务

群众关系专家——与群体成员关系融洽,被大家所喜欢——关心成员需要,协调成

5 / 8

群体团体心理

第四讲群体(团体)心理一.概念,分类与作用(一)概念p502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它具有以下特征:1.各成员相互依赖,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2.各成员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3.成员有“我们同属一群”的感受(二)分类按构成形式分——正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m4hr6rv7n8c83h0epna2cg5h8inz6016b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