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示:请你想像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 教学基本要求 1、 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提示:哪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相同的?

2、 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 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填唱歌词。

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 “紫”一字两音,高音do要唱得肯定。如do不准,下行la最不易唱准,请老师注意学生的音准。用模唱解决。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提示:想一想怎样表演?

注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 生长在南方的学生可能会看到野蔷薇,可让他们描述花的形状。生长在北方的学生大都不认识野蔷薇,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在网络里查找野蔷薇的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野蔷薇的形状,便于理解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二、 编创与活动:填格子

要求:用d、r、m填入空格中,形成三音组。学生可以自由地填写、再奏一奏,唱一唱。 1. 可在地上或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选出一组学生操作。 2. 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谱形成三音组。 提示: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 唱一唱,想办法让它的重复的少一些? 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3. 把自己填写好的吹奏给大家听一听。

4.试着奏与唱出三个音、六个音、九个音。还有……

共10课时

第四课 跳起舞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 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能够听着鼓声走与停,锻炼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3、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着藏族音乐《青藏高原》学生模仿老师做甩袖动作。 二、欣赏

1、 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地拍着手。

2、 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图片介绍西藏风情。 4、观看演唱VCD,可轻声跟着哼唱。 三、音乐游戏:听着鼓声走和停

1、导入: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走走看看呢?

2.游戏的规则:学生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教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 教师按4/4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鼓声响××××,学生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 教师的鼓声换成×× ×× ×× ××,学生按节奏小跑步。当鼓声停止时,学生自选动作做4次。如:点头、蹦跳、挥手、弯腰等,不出声音。鼓声起,再按上面方法走或跑。 3、 游戏出现错误的同学表演节目。

(如:由其他同学给他出个有关西藏的知识问题请他答,答不出的在表演节目。当然这些题目得由学生课前去准备。) 四、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过度: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有一位藏族的姑娘(由老师扮演)来欢迎你们了,听听我的歌声,猜猜你们到了哪里呢?

2、教师边歌边舞,学生拍手给教师伴奏。

3、学生听后答,教师介绍日喀则:日喀则位于西藏的南部,日喀则藏语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庄园。(有条件的话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

4、复听,学生看着书本在心里默唱。提示:请学生说说这首曲子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如:一问一答、衬词) 5、朗读歌词

6、在2、4、6、8小节处用XX X为歌曲打节奏。(为加入乐器做准备) 7、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8、学生会唱之后,分角色表演。提示:想想怎样来表演?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①出示三组节奏型

②听录音,学生拍击三组节奏型 ③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 可结合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 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跶步和三步一靠。大多数学生对藏舞的动作很难学做准确,重在感受与体验。

4、选编两个动作(左右、上下甩手及献哈达),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二、欣赏

1、 初听歌曲。

提示: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三、创编与活动

1、 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2、 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者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声响去做走或跑。

3、 学生可在座位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里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里外圈可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4、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游戏的方式,大家来做。

第五课 爱劳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能够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2. 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

3.能主动投入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填充字母谱、创编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作表现来理解劳动内容,体会劳动辛苦,并培养爱劳动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歌曲多出符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2、欣赏《劳动歌》 3、创编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激趣:听到过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吗?知道小朋友为什么爱唱这首歌呢? 2、 激情: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

3、 动情:你能把这首歌曲也献给自己的妈妈吗?(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4、谈话:妈妈辛勤地打理着家务,细心地呵护着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吗? 二、 学唱歌曲

1、 设疑:老师也有一首歌要献给我们的好妈妈,你们听!(师有感情地演唱《不再麻烦好妈妈》)

2、 歌曲中孩子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3、 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4、 歌曲中的妈妈可理解为其他长辈,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演唱。 5、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三、 欣赏《爱劳动》

1、 谈话:哟,大家动听的歌声传到了森林里,瞧瞧,谁来欢迎你们了?(出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那么有谁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 2、 设疑:你们猜猜,他们在森林里干嘛呢?哦,这么多答案呀。 3、 导入:让我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欣赏《爱劳动》) 4、 提问:《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5、 复听:自编动作表演。请你模仿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动作来劳动。

6、再听: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共同的合作和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培养协作精神。

四、小结:其实学习的本身就是一项有意义的劳动。通过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热情劳动,老师看到了一群关心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相信你们会把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带回家真正成为妈妈的小帮手。愿劳动的快乐伴随你们每一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聆听《海娃的歌》

1、 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 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3、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二、 表演《种玉米》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提问:(1)种玉米时歌中的小朋友带了哪两种劳动工具? (2)他们是怎样在种玉米的?要做些什么事情?

(3)玉米丰收后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歌中哪几句歌词可以看出

3.在每一句的长拍(X—)中,配上拍手(XX X)的节奏,为加入乐器做准备。 4、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注意(1)“锄”“要”“种”三种附点要唱清楚; (2)连续的两个附点不要忽略; (3)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5、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

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 三、创编与活动

1、结合键盘图认识字母谱。

1、 在三个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填写唱名字头,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填充的好、唱得准确。

3、可以在教室里画上格子,填上字母谱边走边唱。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第六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 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和欣赏有关小动物的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聆听《袋鼠》

1. 可放在学唱歌曲《小袋鼠》之前进行。

2. 可指导学生讨论袋鼠的有关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3. 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的感受。

4.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 表演《小袋鼠》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让学生在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X—节奏里加上拍手或蹦跳的律动

3、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可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4、演唱时请提示学生,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不要唱错了。“装满了”的 “了”字应读liǎo。 5、学生歌表演可参照课本上的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表演,教师应鼓励自编动作表演的学生,鼓励创新和求异的意识。

6、还可鼓励学生创编歌词,如:青蛙把害虫放进大嘴巴;小猫把老鼠放进大嘴巴;小朋友把知识装进大脑袋…… 三、 编创与实践:摘果子

1. 这是一个明确时值比例关系的练习,以趣味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 ×— = ××, × = ×× 的时值比例关系。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的口袋上。搞清楚有的小袋鼠可以多摘,有的小袋鼠只能摘一个,并说出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表演《我的小绵羊》 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像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跟着歌曲的旋律,手做小绵羊的角,边按X X原地走。 3、教师范唱歌曲,并表现出找寻小绵羊的样子。

3m4214mnfb58u602wq6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