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摊铺
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温度不低于1600C。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问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方式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二)压实与成型
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做到: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0C,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0C。
摊铺后应紧跟碾压,保持较短的初压区段。
改性沥青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三)接缝
纵向接缝应尽量避免出现冷接缝。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 1K411043 熟悉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结构组成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可分为按嵌挤原则构成和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两大结构类型。
1K411044 熟悉沥青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 一、沥青 (一)粘结性
16
沥青黏度: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的抵抗变形的能力。指标有二个: 1、常用的是条件黏度
2、600C动力黏度(绝对黏度)作为选择性指标。
对高等级道路,夏季温度高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结构层,宜采用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对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宜选用稠度小的沥青。 (二)感温性
感温性定义:沥青材料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感应性。表征指标之一是软化点。表征的另一指标是:针入度指数(PI),它是应用针人度和软化点的试验结果来表征沥青感温性的一项指标。对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高等级道路,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重载交通、停车站、有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车速较慢的路段或部位需选用软化点高的沥青;反之,则用软化点较小的沥青。 (三)耐久性
耐久性即抗老化性。通过水煮法试验沥青和骨料的黏附性,反映其抗水损害动力,等级越高,黏附性越好。 (四)塑性
定义: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即反映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现行规范规定:250C延度改为100C延度或15℃延度。一般认为,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在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要求采
17
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五)安全性
定义:确定沥青加热熔化时的安全温度界限,使沥青安全使用有保障。有关规范规定,通过闪点试验测定沥青加热点闪火的温度——闪点,确定它的安全使用范围。 二、粗骨料
1.粗骨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
2.每种粗骨料的粒径规格(即级配)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粗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
4.粗骨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有较大值。 三、细骨料
1.细骨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宜采用天然砂,河砂、海砂中的粗、中砂,机制砂,石屑。 2.细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砂当量,较小的含泥量。 四、填料
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应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 2、矿粉应具有较大的表观密度。 3、矿粉应具有合理的粒度范围。
IK411045 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
18
一、沥青的老化和再生
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
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再生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
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
1K411050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1K411051 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特点 一、路基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100~150mm。 二、垫层
1.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19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基层的作用:
①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②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③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