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20分)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6.原生环境是指( )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1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是肉食动物 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13.“食物网”的概念是( )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
状食物关系
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14.生态系统健康是( )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1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5.0%左右 1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1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1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19.人群易感性是( )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2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二、名词解释 (5分/题,共计40分)
1、环境卫生学: 2、自然环境: 3、生活环境: 4、生态环境: 5、生态系统: 6、水质处理器: 7、介水传染病: 8、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三、问答题(10分/题,共计40分)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2、WHO认定健康城市需具备哪些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有哪些? 4、化妆品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答题卡
《环境卫生学》期末考试 答题卡
专业: - 层次: 年级: 姓名: 身份证: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名词解释或简答(5分/题,共计40分)
1、 环境卫生学:
2、 自然环境:
3、 生活环境:
4、 生态环境:
5、生态系统:
6、水质处理器:
7、介水传染病:
8、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三、问答或计算题(10分/题,共计40分)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2、WHO认定健康城市需具备哪些标准?
3、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有哪些?
4、化妆品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环境卫生学】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E B D C B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D B D C E C E
二、名词解释或简答
1、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3、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4、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5、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6、水质处理器:又称饮水处理器,是指以市政自来水为进水,经过进一步处理,旨在改善饮用水水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或增加水中某种对人体有益成分为目的的饮水处理装置。
7、介水传染病: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
8、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是指生产经营企业的主管部门、企业内部和卫生机构依照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规定对企业所进行的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卫生管理工作。三、问答或计算题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与环境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关系极其复杂,但人类总是和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处在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中。 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其环境。
环境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另一体现,是环境与人的相互依存性。从生物圈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看,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生物之间互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受益。
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的双向作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环境通过自净或自调控等作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如对环境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对其干扰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但是,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强度上超过其环境容量或抵抗力和恢复力时,则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另一方面,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机体会动员其生理调节机能对其变化加以适应。
2、WHO认定健康城市需具备哪些标准?
需具备以下10项标准:①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②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清除垃圾系统;③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要求;④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而协调工作;⑤能使市民一起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⑥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⑦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⑧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力;⑨作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健康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健康服务;⑩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
3、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序有哪些?
(1)熟悉政策
(2)识别开发项目中各种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 (3)环境要素预测和评价
(4)拟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大纲,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详细评价方案 (5)初步环境影响评价 (6)环境影响的预防措施
(7)编写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报告
4、化妆品的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其影响因素包括:①化妆品中正常组分的化学特性、浓度、所含的溶剂;②化妆品中含的有毒化学物、杂质和微生物;③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④个体因素如皮肤的敏感性、过敏体质等;⑤是否正确使用,如使用频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