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消减先自腹部开始,以后依次为躯干、四肢、臀部,最后为面部,腹部皮下脂肪层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临床表现有肌肉萎缩,肌力低下,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心音低钝、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尿比重低要积极转诊。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仅下肢水肿,重者外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面部等均有凹陷性水肿,也可见胸水、腹水,常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肝脏肿大。重者转诊。混合型: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辅助检查:血生化检查:可见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量减低,血钾,血钙偏低;血常规:血色素减低;静脉血微量元素检查:常并存有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缺乏。 有并发症的要积极转诊。 三、儿保门诊治疗原则:
1、重症、有并发症及因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转诊。
2、单纯因喂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要进行个性化的喂养指导。应选择适宜患儿的消化能力、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婴儿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无母乳可选用牛乳、配方奶粉等;除乳类食品外,还可给予豆浆、蛋类、肝泥、肉末、鲜鱼粉等。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
专业WORD.
素。根据病儿胃肠功能及对食物的耐受力,调整饮食的质和量。添加辅食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量和品种,勿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消化不良。食后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炎。
3、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及锻炼身体,可使小儿食欲旺盛,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4、幼儿和年长儿应戒绝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食物的正确搭配。教育儿童不要偏食、挑食,注意早餐质量。改变不好的进食行为。
5、促进消化及代:依靠药物来帮助消化,可补充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等。锌制可提高味觉敏感度、增加食欲,每日口服锌0.5~1mg/kg,分2-3次/天。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如服用开胃健脾的中药参苓白术散等加减,捏脊、推拿等可促进消化,增加食欲。 6、定期随访:每月复查一次,测量体重、身高并进行评价;收案时应做血红蛋白检查,异常者按贫血常规管理,进行发育水平测试和微量元素检查,异常进行相应处理。 四、结案标准
1、按年龄的体重应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如经指导、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但体重仍未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者,可采用按身高的体重评价,如按身高的体重已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即可结案。
专业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