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分析制度
为加强教师教学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学质量分析的内容教学质量分析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
(一)对试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
了解试卷命题范围及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值,提出对试题梯度、层次的看法,分析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试题的效度是考试正确性的重要指标,主要标明是否正确测出学生实际能力的程度;试题的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
(二)对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
对优秀率、及格率和班级学科平均分数线、任教平行班学科平均分数线、年级学科平均分数线进行统计比较。对得分率较高的试题和失分率较高的试题进行统计汇总。对错误类型、原因进行分析。
(三)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
通过学校网上阅卷平台获取数据,确定学生失分较多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原因,确定后续教学整体改进方案。面批部分学生试卷,分析成绩差的原因,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实施个性化补救措施。
(四)对教师教学状况进行分析
总结考试反映出来的教学总体水平及分化情况。对考试反映出来的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学校各层面质量分析 (一)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
1.单元测验、期中质量检测、期末质量检测等测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教师教学内容是否落实的重要途径,故每次测试后必须认真做好书面试卷分析。
2.期中、期末测试后要如实填写考试成绩统计表,要统计出优秀率、合格率的人数及班级平均分等数据。
3.按项目认真分析学生错误情况的原因(必要时也可按题进行正确率统计),总结前一阶段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4.做好测试的讲评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练习、巩固。
5.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动态变化。
(1)鼓励成绩在合格和不合格两等第之间的学生进一步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2)重点了解学习成绩等第不合格学生成绩较差的原因,争取家长配合,开展补差补缺活动。
(二)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
1.每次测试后,由年级主任负责完成本年级各学科考试质量统计。 2.由年级主任召集本年级教学会议。
(1)由各科首席教师(备课组长)汇报各班级考试情况。 (2)讨论考试中各班知识掌握情况,总结前一阶段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3)商讨如何讲评试卷,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 (4)商讨今后教学中的具体改进措施。 (三)学校教学质量分析
1.校领导每学期定期主持召开质量分析会,听取各年级主任汇报年级教学情况,反馈评教评学情况。
2.校领导分工参加有关年级组的质量分析会议,听取各学科首席教师、备课组长质量分析汇报,与教师一起分析教学情况。
3.校领导要与教师研究今后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
4.校领导要了解各班级学习的总体情况,与有关老师讨论、分析班级情况,具体落实学生的帮教措施。
三、质量分析的注意事项
1.质量分析要做到言简意赅,不说套话。
2.分析试题完成情况要深刻、具体,不回避问题,尤其要通过分析找出教法、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提出的设想、建议要切实可行,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