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池施工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池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水池包括循环水池和吸水池等,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池。

循环水池: 共两座,两座连为一体,中间设变形缝,缝宽100mm,每座净长32m,净宽20m。水池底板厚250mm,板底标高为,池顶标高为,水池壁厚250mm。水池外设钢梯。

循环水池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框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底标高 为,框架高2m。

吸水池: 吸水池平面尺寸为30 m×13m(净尺寸), 水池底板底标高,池顶标高。底板厚600mm,顶板厚130mm,壁厚500mm。池顶设吊轨钢架,高,轨道为I20a。水池外设钢梯。

水池混凝土强度为C30,抗渗等级不小于S6。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基础40mm; 水池底板:冷却塔水池30mm,吸水池40mm,梁、柱35mm,池壁板25mm。

水池内壁、梁、柱、板抹防水砂浆(1:2水泥砂浆加5%防水剂)20厚,再抹环氧沥青漆两道。

吸水池外侧设有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SJ-P6301a、b、c(平面尺寸5600×2200mm)和SJ-S6301a、b、c、d(平面尺寸7600×3600)等。

本工程水池的施工重点是防止混凝土开裂和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搞好混凝土的养护是施工的关键。 2.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50214-200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H3505-199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1-90 3.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3.1.1认真熟悉图纸,提出图纸问题并交由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共同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计算工程量并进行工料分析,提出材料计划。

3.1.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可行的单位工程施工方案和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3.1.3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气候条件,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3.1.4提供砂、石子、水泥、钢筋等材料样品交由实验室做原材检测,并根据图纸要求做相应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取样品必须经监理见证。 现场准备:

3.2.1平整施工场地,清除现场建筑垃圾。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并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合理规划现场机具材料的布置。

3.2.2及时与业主等相关部门联系,使施工现场具备“四通一平”条件。

3.2.3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的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场,新进厂的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相应技能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3.2.4组织机具设备及周转材料进场,并及时检修,保证不影响施工进度。 3.2.5工程用材料按计划进场,并按规定进行合理堆放、保管。

4.施工方法及程序 施工方法:

4.1.1本工程水池采用竹胶合板模板和木方、对拉螺栓及钢管脚手架完成结构成型。在厂区内设立木工和钢筋加工棚,完成模板、木方、钢筋加工成型。混凝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采用混凝土输泵运输浇筑,汽车式起重机解决材料的垂直运输。 施工程序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确定水池施工程序如下: 循环水池: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清理→基坑钎探、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施工→土方回填→池底板施工→池壁施工→满水试验→池壁抹灰、防腐。

吸水池: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清理→基坑钎探、验槽→混凝土垫层施工→池底板施工→池壁施工→池顶板施工→满水试验→池壁抹灰、防腐→池外回填土→池外散水、地坪施工。

5.施工技术措施 定位放线:

5.1.1从总平面图上找出定位点,并绘出本工程定位放线图,将主要数据标在定位放线图上(主要包括定位点的坐标、标高、定位点间的距离等)。

5.1.2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将其各主要控制点测出并固定好,控制桩四周用C20混凝土浇筑(可在定位点四周打三根钢管,再用三根同样的钢管将其锁住加以保护)。 土方开挖:

5.2.1由测量员进行定位放线,打入定位桩并采取保护措施。同时测量出自然地坪标高,做出方格网图,以确定挖土深度和土方开挖量。 5.2.2 基坑开挖前用白灰撒出开挖线, 基坑的放坡系数为。

5.2.3土方开挖采用反铲式挖掘机进行基坑大开挖,机械开挖时基坑底留置200㎜厚的土方,留待人工清槽。

5.2.4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基底标高,避免超挖扰动基底土。 土方回填:

5.3.1 回填土材料要求:

(1)土料严禁用淤泥、腐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土料要过筛,粒径不能大于15㎜。

(2)填土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范围内。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

(3)填土应从最底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4)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槎,修筑1:2阶梯形边坡。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5)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一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行夯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6)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一般填土厚度不宜大于250㎜,

(7)如碰到橡皮土时,可将橡皮土挖出,换含水率较低的土或掺加石灰粉以吸收水分,然后再夯实。

(8)回填土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土的铺填工作。 地基钎探

基坑开挖完后,立即进行地基钎探,地基钎探使用φ25,L=光圆钢钎及G=~铁锤施工,钎探时钢钎必须垂直于地面放置。将大锤举高至钎顶60-70cm时,使大锤自由落下,严禁钢钎不均匀受力。钎探时探点间距不大于2m,钎探深,记录钢钎每次沉30cm时的锤击数,钎探完毕后统计分析数据,会同有关部门验槽合格后,将探孔用粗砂灌实,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混凝土垫层的施工

土方开挖完并验槽合格后,进行放线,支设垫层模板,抄出标高后进行混凝土垫层的浇筑,混凝土要求表面平整。混凝土垫层凝结硬化后,进行基础的测量定位放线,在垫层上标出基础轴线。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水池模板施工:

本工程采用竹胶合板模板和木方、对拉螺栓及钢管脚手架完成结构成型。在厂区内设立木工加工棚,完成竹胶板、木方加工成型。竹胶板、脚手架钢管等材料堆放,专人负责保管、维修和清理,保证模板、脚手架钢管使用的连续性。对水池结构施工所使用的钢管支撑架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保证水池结构几何尺寸的准确。钢管、支撑架不能直接坐在地基土上,站杆下必须设厚50mm、宽200mm硬质木板,防止钢管支撑架出现局部下沉。

5.5.1首先定位,弹出池底板中心线或轴线,然后弹出其边线。

5.5.2模板安装前必须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模板缝必须粘贴海绵胶条,防止漏浆。 5.5.3固定模板的脚手架杆要高出混凝土表面100mm以上,防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留有不平整痕迹。

5.5.4模板调正后,采用钢管作为支撑加固。支撑加固要能够承受混凝土的侧向压力,保证混凝土外型尺寸和外观质量。

5.5.5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校核轴线位置、截面内部尺寸以及模板的垂直度、表面平整度等。

5.5.6池壁模板: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内外模板支撑均采用Ф48×3.5mm钢管,内支撑水平设置间距700mm,外支撑竖向设置间距≤600mm。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连接,间距:水平600mm,竖向600mm。模板施工时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池壁和底板转角斜坡处采用木模板木支撑,具体如下图:

5.5.7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除的模板和脚手架钢管要及时清理运走。 5.5.8 预埋螺栓的固定: 方木 加固钢管 (1)基础的预埋螺栓采用6mm或8mm厚钢板做定位板,螺栓上部采用双螺帽固定,下部采用钢筋交叉连接固定,以保证预埋螺栓位置和标高的准确。 (2)在基础支模绑扎钢筋的同时,预埋螺栓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的位置、标高进行定位,上部用定位板将螺栓进行固定,螺栓下部采用Φ20钢筋作为斜撑和拉接条与螺栓进行焊接,以保证螺栓的牢固和垂直度。

(3)螺栓定位板要露出基础表面100mm以上,避免埋入混凝土中。

(4)定位板采用脚手架管进行支撑与固定,定位板固定系统不能与模板、固定模板的钢管连接,以免受到震动时影响螺栓中心距、标高准确度。 钢筋工程:

5.6.1钢筋进场后,要按品种及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并用毛石或枕木垫起,避免油污及泥土污染。钢筋按下料单进行切断、加工,制作好的钢筋应按使用部位编号,分类堆放。

5.6.2钢筋下料前,钢筋配料表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审核,并在质检员审核认可后方可领料、下料、加工。钢筋工程采取集中下料,现场绑扎的方式进行。

5.6.3钢筋在对焊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操作。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焊接操作。

5.6.4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且同一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的焊接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比率不能超过50%。基础钢筋要防止被人踩坏或箍筋歪斜,丝扣要绑扎牢固,保护层垫块按50cm间距布置并垫在主筋下。

5.6.5水池底板钢筋绑扎前,首先在垫层上将底板尺寸线放好,并画出钢筋位置线,然后严格按尺寸铺放钢筋并进行绑扎。底板上层钢筋采用Φ12钢筋马凳支设,每1000mm间距设一个或设拉结筋(钢筋6@600,梅花型设置)。网片要与马镫绑扎或点焊牢固。底板与池壁大放脚斜面模板采用25mm厚的木板支设,并用Φ12“十”字钢筋加固。为防止竖向钢管穿透池底,在钢管下埋设支撑混凝土垫板且加止水带。混凝土底板浇筑应在水池纵向上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一次连续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斜向推进,底板与池壁大放脚的连接部位,先浇筑一部分混凝土,稍停待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和“脱缝”现象。 5.6.6水池水平施工缝设在池底板顶面以上300-500mm处,施工缝处埋设400mm宽,4mm厚的钢板止水带,止水带点焊固定在钢筋上,混凝土内埋200mm外露200mm。 5.6.7池壁钢筋绑扎: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并用S形φ6钢筋挂钩,控制两层钢筋的相对距离,间距600mm。

5.6.8底板钢筋的绑扎要按设计要求进行。单向受力网片外围两排钢筋相交点要全部扎牢,中间钢筋可隔一绑一。双向受力网片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并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偏移。

5.6.9当底板的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在任一截面内钢筋焊接接头的面积不能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50%。

钢筋绑扎时要保证保护层的准确度,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工程:

水池施工方案

水池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水池包括循环水池和吸水池等,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矩形池。循环水池:共两座,两座连为一体,中间设变形缝,缝宽100mm,每座净长32m,净宽20m。水池底板厚250mm,板底标高为,池顶标高为,水池壁厚250mm。水池外设钢梯。循环水池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框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lo1o2wtpl1h1yk7phhy1xkfw968dk01aw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