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绪论

1. 交通工程学: 是研究道路交通 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 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 , 建立交通 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 方法 , 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 律和法规等 , 使道路交通更加安 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 术科学。

2. 交通规划: 基于城市规划、土 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发展等 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 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

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 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 质。

3. 交通工程学的特点 : 系统性 , 综合性 , 交叉性或复合性 , 社会 性, 超前性 , 动态性。

第二章 交通特性

4. 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刺激信

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

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 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

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

带、爬坡车道和变速车道、紧急

停车带、错车道、慢车道、人行 道,另外还有边沟、挡墙、盲沟

等附属部分。

7. 路网密度的定义: 区域的道路 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8. 城市道路网密度、间距的选取 原则 :

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 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

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 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 度相匹配。

9. 公路网布局形式: 三角形、棋 14. 设计交通量: 第 30 位年最高 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

小时交通量( 30HV)。 树叉形、条形等。

15. 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 10. 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 棋盘

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 形( 方格形 ) 、带形、放射形、放

行程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车 射环形、混合形等。

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 11. 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 大 与行驶时间的比值。注意区别!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

16. 车头时距: 在同向行驶的一

Q=88K-1.6K 2

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

流量(辆 /h 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

1210

等。

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车头Qm

0.8Qm

12. 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 一般分 空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

o

中,两连续车辆车头27间.5的距离。 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 55 带状、棋盘式和自由式。

17. 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交

密度(辆 /km)

第三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 通量 Q、行车速度 V、车流密度 K 13. 交通量: 特定时刻(高峰、 Q=VK

低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 图见书上 P67。

或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 18. 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格林希 物)。

尔茨模型(速度-密度线形模

型)

19. 计算题: 设车流速度-密度关系为 V= 88-,如限制车流的

当 K=0

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

上图。当 Q= Q m 时,由 = Q m

事前事后调查,评价交通管理措

2

得,K=或,取非拥挤区的 K*=( 辆

Q K j (V

V

施效果; d 在交通研究中通f过交 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动态; e 用

V

)

/km). 在非拥挤区,速度得最低

时, V=Vf ,车辆可以自由行驶;

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值对应于密度的最高值,因此

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计算事故

当 K=Kj 时, V=0,车辆停滞;流量与密度的关系:

当 K 由 0 逐渐增大到 Km时,流量逐渐增大,属于不拥挤区;当 K=Km时,流量为最大;

当 K 由 Km逐渐增大到 Kj ,流量逐渐减小,属于拥挤区。

流量与速度的关系:

将上式代入三参数基本关系式:

在拥挤区,随 Q增大, V 增大; 在不拥挤区,随 Q增大, V 降低。(假定车流的密度

K<最佳密度

Km )。

解:由题意可知:当 K=0 时,

= Vf =88km/h;当 V=0 时,

K=Kj=55 辆 /km。则 Vm= 44 km/h,Km=辆/km,Qm=KmVm=1210 辆

/h 。

由 Q=VK和 V= 88-,得 Q=,见

V*= K*= (km/h)。

20. 交通调查的定义: 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现象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是向交通城建、规划、环保以及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改善、优化道路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依据。

21.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 a 在某一

K K j (1

V

V

f )

地点作用期调查,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据此可预测交通量的发展趋势; b 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管理控制部门

提供交通流量流向数据;K c 通过

Q KV f (1

K j )

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收入等。

22. 密度调查的必要性: 研究交

通流理论的重要基础数据,划分

服务水平的依据,分析瓶颈交

通,高速公路管制。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

23. 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和二

项分布 (记住公式以及适用条

件,复制数分布。

24. 排队系统的 3 个组成部分

输入过程:各种类型的“顾客 ( 车

辆或行人 ) ”按怎样的规律到达。

如定长输入,泊松输入;

排队规则: 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

V

的次序接受服务。如损失制,等

待制,混合制;

服务方式: 指同一时刻多少服务

台可接纳顾客,每一顾客服务了

多少时间。如定长分布,负指数

分布,爱尔朗分布。

25. 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 队长和排队长,逗留时间和等待 时间,忙期和闲期。

26. 车辆跟驰特性: 制约性,传

递性,延迟性。

第五章 通行能力分析

28. 通行能力: 又称为道路容量,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和管制 条件下,道路的某一断面在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29. 一般来讲:基本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影响通行能力的因素: 道路条件: 道路的几何特征;

交通条件: 交通特征,包括交通

流中的交通组成、交通量、车道 使用和交通量的方向性分布等; 管制条件: 交通控制设施的型式

及特定设计和交通规则,如交通

信号的位置、形式,停车和让路 标志,限制路边停车以及车道使

用管制等;

环境条件: 横向干扰程度及交通 秩序;气候、温度、地形、风力、 心理等。

类别

条件

服务水

基本通

在理想的道 不论服

行能力

路、交通、 务水平

管制条件下

如何

可能通

在实际或预 不论服

行能力

测的道路、 务水平

交通、制条

如何

件下

设计通

在预测的道 在所选

行能力

路、交通、 用的设

制条件下

计服务

水平下

30. 服务水平: 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

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

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评价指标: 快捷性,通畅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

我国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

线连接处、交织区均采用二级服

务水平。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匝道——主线连接处以及交织区可降低要求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路

段在平原微丘的乡区采用二级服务水平,在重丘山岭地形及在近郊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doc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发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ll59805w31emx02sb8q8qp2012imx011f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