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的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2)经济利益流出。费用与收入相反,收入是资金流入企业形成的,会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而费用则是企业资金的付出,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其实质就是一种资产流出,最终导致减少企业资源。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6、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罗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为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两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利润;营业外收支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其总,营业外收入项目主要有捐赠收入、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支出项目主要有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等。其有关公式表示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以上各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能够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如能明确在2006年12月31日这一天,企业有120万的资产,50万的负债,所有者的剩余权益70万,因此这三个要素属于静态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列示;收入、费用及利润能够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期间经营成果,如在2006年企业实现了100万的收入,扣除60万的成本费用,因此在2006年这一年内,企业实现了40万的利润,因此这三个要素属于动态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11
(二)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间的关系
由上文可知,资金运动在静态情况下,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之间存在平衡关系。资产主要包括两部分:
(1)向外部借的债,即负债;
(2)投资人的投入及其增值部分,即所有者权益。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债权人和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资本供给企业使用,对企业运用这些资本所获得的各项资产就相应享有一种权益,即为“相应的权益”。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由此可以推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等式1)
该等式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是会计对象的公式化,其经济内容和数学上的等量关系,即是资金平衡的理论依据,也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会计上又称为基本会计等式。
2、收入、费用与利润间的关系
资金运动在动态情况下,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也存在着平衡关系,其平衡公式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等式2) 若利润为正,则企业盈利;若利润为负,则企业亏损。 3、综合等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盈利,或亏损。在某一时点,“收入-费用=利润”,利润为正,这个利润就表明经济利益流入大于经济利益流出,即企业资产增多。由此可见: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新资产=负债+新的所有者权益
新资产=负债+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等式3) 4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第1个会计等式是反映资金运动的整体情况,也就是企业经
12
营中的某一天,一般四开始日或结算日情况。而第2个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状况,资产加以运用取得收入后,资产便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后即为利润,该利润作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经营,于是便产生等式3,当利润分配后,等式3便消失,又回到等式1。所以不管六大要素如何相互转变,最终均要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下面举例说明该等式的恒等性。
[例]东方化工厂2006年12月31日拥有2 000万元资产,其中现金0.4万元,银行存款57.6万元,应收账款282万元,存货960万元,固定资产700万元。该工厂接受投资形成实收资本1 100万元,银行借款400万元,应付账款400万元,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100万元。可用表1-3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间的平衡关系:
表1-3 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合计 0.4 57.6 282 960 700 2 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银行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实收资本 合计 400 400 100 1 100 2 000 上例子中,资产总额(2 000万元)=负债及所有者权益(2 000万元)反映某一时点上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是一种静态关系。
当企业在继续经营时,发生的经济业务会引起各个会计要素额上增减变化,这些变化总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具体可以划分为九类2):
(l)资金进入企业:资产和权益等额增加,即资产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加,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例1.东方化工厂2007年1月份从银行取得贷款800万元,现已办妥手续,款项已划入本企业存款账户。这项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为:
资产+银行存款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银行借款增加 2
具体九类为:1资产内项目的一增一减;2负债内项目的一增一减;3所有者权益内项目的一增一减;4负债项目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5负债项目减少,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6资产项目增加,负债项目增加;7资产项目增加,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8资产项目减少,负债项目减少;9资产项目减少,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
13
==》2 000万元+800万元=2 000万元+800万元 ==》资产2 800万元=负债+所有者权益2 800万元
可以看出,会计等式两方等额增加800万元,等式没有破坏。
(2)资金退出企业:资产和权益等额减少,即资产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例2.东方化工厂支付上年未还的应付货款,已从企业账户中开出转帐支票300万元,该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为:
资产-银行存款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付账款减少额 ==》2 800万元-300万元=2 800万元-300万元 ==》资产2 500万元=负债+所有者权益2 500万元
可以看出,会计等式两方等额减少300万元,等式没有破坏。
(3)资产形态变化:一种资产项目增加,另一种资产项目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例3.东方化工厂开出现金支票2万元,以备日常开支使用。该项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为:
资产-银行存款减少额+现金增加额=负债+所有者权益 ==》2 500万元-2万元+2万元=2 500万元 ==》资产2 500万元=负债+所有者权益2 500万元
(4)权益类别转化:一种权益项目增加,另一种权益项目等额减少,即负债类内部项目之间、权益类内部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项目与权益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等式也保持平衡。
例4.东方化工厂应付给三洋公司的应付账款100万元,竟协商同意转作三洋公司对东方化工厂的投资款。该项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付账款+接受长期投资 ==》2 500万元=2 5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 ==》资产2 500万元=负债+所有者权益2 500万元
可以看出,东方化工厂的负债类项目减少100万元,所有者权益项目增加100万元,等式右方总额没有变化,等式没有破坏。
14
经过上述变化后的资产负债如表1-4所示。
表1-3 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存货 固定资产 合计
0.4+2=2.4 57.6+800-300-2=555.6 282 960 700 2 5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银行借款 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实收资本 合计 400+800=1 200 400-300-100=0 100 1 100+100=1 200 2 500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假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
小问题:假设A公司销售一批原材料给B公司,A公司已经把货物发送给B公司仓库,B公司尚未支付货款。请问,你如何反映这笔经济业务?反映应收账款,还是应付账款?
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将会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会计的目标。
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空间依据。第一,
15